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梁文道:五四還是活動好

【am730-觀念】大陸有一份雜誌為了五四製造專輯,結果裡頭有文章把「五四運動」寫成「五四活動」。初看我還以為當今國人不只不知道六四運動,連年年紀念的「五四運動」都早已忘得一乾二淨,錯把它當成是一場熱血青年唱歌跳舞的烤肉大會。後來我聽知道內情的朋友解釋,原來那些文章的作者本來寫的確實是五四「運動」,只是被上頭改成了五四「活動」。為甚麼?理由居然是怕「敏感」!說真的,「運動」的確太敏感,年輕人沒事幹還是「活動」一下比較好。就算真的要運動,也該去打籃球練跳跨欄,以姚明劉翔為偶像,將來在競技場上為國爭光。

五四青年節本是全國放假,讓青年回想當年好日子的良機;但自從「五一黃金周」把五四這一天不知不覺地納入進去之後,它就漸漸成為大家出門旅行吃大餐的假期之一,嚴肅沉重的意義逐步洗退,反而淡入了一股輕快悠閒的氣氛。要不是國家領導人每年舉辦儀式發表講話提醒一下,五四還真有「活動」化的傾向。

然而,這又多麼巧地配合了今日青年的變化和面貌呀。撫今追昔,生於六、七十年代,長成於八十年代的那一批中國青年實在特別。對他們來講,匱乏是一種非常切身的體驗,擺脫限制邁向自由也因此是一種一步步走來的具體過程。曾經,在公園接吻談戀愛叫做「耍流氓」,創作大膽的藝術和文學則有可能背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罪名。曾經,聽外國流行歌曲是種要經過特殊渠道的精神冒險,看外國電影更必須找熟人帶路去看內部放映;買舶來品?要到「友誼商店」配上外匯券。在這種情況底下,所謂的不自由是全方位的感受,包括表達機會在內的精神自由與物質生活的享受互相印證,二合為一。後來的那一代就不同了。你還能說他們不自由嗎?當然不。要聽最難尋覓的北歐另類搖滾?網上任你下載。要看最新最快的美國電視劇?不只可以第一時間線上觀賞,而且還配上了中文字幕。只要有錢,甚麼洋貨買不到?新款LV和i-phone全都可以帶回家。如果沒錢,也還有山寨版的頂替一下。至於戀愛就更不用說了,連性愛都那麼奔放,還怕當眾接吻?所以你怎能說一個中國青年活得不自由呢?他們生長在一個物質豐裕的年代,除了工作和感情的困擾,他們對現況別無不滿。假如有別具用心的外國傳媒批評中國的言論自由,這群年輕人可以做證反駁;因為他們天天履行自己的言論自由,愛在網上罵誰就罵誰,連沒看過的文章都能罵,表達得暢快淋漓。只有政府是不用批評的,因為政府很好,給了我們這麼一個自由的盛世。

「五四運動」的自由是公民的自由,那種東西我們不用管,大家盡好消費者的本份就行了。人人都有消費的自由,五四也就可以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