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味覺現象】四川震災發生之後,有些熱心的朋友終於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帶自己籌集的善款前赴災區。他們不是訓練有素的專業救災人員,也不是任何非政府組織的成員或義工,他們只不過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直到抵達前線,他們才想起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那筆錢該怎麼用?當然要買些食物吧,可是要買哪一類型的食物才適合呢?三年前南亞大海嘯發生之後,全世界的救援物資源源不絕地送到災區,打開箱子,才發現面竟然有大量薯片及口香糖之類的零嘴,使得許多工作人員啼笑皆非;難道口香糖能夠餵飽災民嗎?
朋友曾經想過要不要買些即食麵,但很快就知道這個念頭雖然直接,但卻很荒謬,災民要到哪去找熱水?水不夠,能源也非常短缺,怎還有餘裕用來煮麵吃呢?我忽然想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賑災食品,那就是粥了。王朝時期,每逢水旱天災,政府就會在各地要津設立「粥廠」,用有限的米煮出一大鍋稀粥,一天派發一次,讓饑民自己過來吃,通常一人只能分一碗。施粥賑災的「粥廠」不一定是在室內,遇上特殊情況,它就乾脆開在道旁,有點像路邊小攤。那畢竟是屬於柴火的年代,我們現在習慣了瓦斯和電,再也做不到這種生火煮粥的古方了。
災前兩天,我還在成都,被朋友帶去一家標榜古菜新做的高級飯館。飯館老總很自豪地介紹了幾道完全不辣的失傳名菜,他說川菜並不是非辣不可。其中一樣是雞湯,色清如水,幾近透明。原來是用了老雞雲腿,文火細燉達竟日之久。然後先隔掉粗渣;又把雞胸肉打成泥,搓成肉丸似的一團放進湯再煮,它就有吸收一切肥油的效果。最後取出肉團棄而不用,就剩下一盅怎麼看都不像雞湯的香濃雞湯了。師傅還要以駭人的刀功把一磚豆腐切成一朵花瓣層層疊疊的菊花,配上幾枚野菌,一一放在白瓷小湯碗之中,美其名曰「清水白菊花」!
生好美食,我常常忘了食物的本質。有朋友當過解放軍,直到現在還很懷念野戰訓練中的果腹粗糧,老是說它的味道多香多甜。有一天,他託人帶了一個小鐵盒過來,鄭重宣佈這就是買也買不到的軍用糧食了,原來是很厚很粗糙的餅乾,一小袋有三塊,剛吃第一口,只覺得它比一般餅乾油膩,味道偏甜。大家邊吃邊聊,一不留神,我很快就吃光了一小袋。朋友帶詭異的笑容,叫我喝點水。然後他說:「今晚我就用不請你吃飯了,我保證你會從現在開始一直撐到明天」,果然,一經吸水,這三塊貌不驚人的餅乾居然脹滿了我的肚子。趕快看看鐵盒上的標示,原來它的脂肪含量遠遠高於一般餅乾,其他所有成分似乎都是以撐壞人為目的。朋友解釋:「狙擊手身上只要有一塊這種餅,就能趴在點上守候目標一整天。它也是最標準的救災食品,儲存空間佔得小,填飽人的本事卻很大。想想看,餓了一兩天之後,這是何等的美味,何等的滿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