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日星期六

梁文道:人車爭食的年代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很多不用靠罐頭過日子的人最近突然發現,原來一罐最普通不過的豆豉鯪魚竟然已成了奢侈品。還好,豆豉鯪魚不是我們的主食,穀物才是。然而,正因穀物是全人類的主食,我們才更該恐懼一場「沉默海嘯」的來臨(『沉默海嘯』是《經濟學人》形容近日全球糧荒的用語)。

眼下的災難完全不像我們過去所理解的饑荒,首先它不是甚麼天災造成的,既沒有大規模的乾旱,也沒有瘋狂的冰雪,農作物根本沒有失收的跡象。換句話說,它不是在供應上出了問題,而是需求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第二,它不是局部的。這回不是某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困境而已,而是好幾個國家同時陷入全面暴亂的邊緣。從拉丁美洲的海地,到亞洲的巴基斯坦,再到非洲的布基亞法索,大家都在喊著「政府下台」。

過去兩年,玉米和大米的價格狂升兩倍。結果就是聯合國世界食物計劃的負責人席仁(JosetteSheeran)所說的:「對中產階級來講,它意味著醫療支出的減少。對每天收入有兩塊美金的人而言,它意味著沒有肉吃以及孩子要退學。對每天只有一美金收入的人而言,肉和菜都得完全放棄了,以求還有穀物果腹。至於那些收入不到五毛美金的,這就是徹底的災難了。」為了生存,最窮的人開始出賣自己維生的工具,拆下房頂的鋁片。以後他們還能靠甚麼過活呢?

到底是誰吃掉了大家的糧食呢?請回想一下兩年前還能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石油公司廣告吧。為了顯示他們對地球環境的承擔,那些廣告裡看不見一絲黑色的油跡,也看不見半點汽車排出的廢氣,更不會讓你想起這些廢氣對大氣層的嚴重影響。相反地,我們看見的竟然是一幅藍天白雲,滿地鮮綠植物的美好景觀。他們販賣的就是生物能源了,有那一大片的玉米和棕櫚,自然就不會再被污染。由植物提煉出來的乙醇是石油的最佳代替品,它保證了人類的未來。

為甚麼這些漂亮和諧的廣告突然在過去一年消失得無影無蹤?為甚麼石油商不敢再標榜生物能源的好處?這是因為今天我們全都知道了,那一大片整齊乾淨的玉米田正是大家要勒緊褲帶做人的元兇。

沒錯,生物能源可以解決石油帶來的嚴重後果,更可以幫助富裕的先進國家早日達到碳減排的目標。可是為了滿足美國這些有錢佬的能源渴求,巴西、印尼和阿根廷等傳統農業出口大國紛紛把原來種植糧食的農地闢成能源田,改種專門提煉生物能源的油棕,又或者把本來賣給人吃的大豆、小麥與玉米拿去餵車。不幸的是,汽車的胃口是很大的。裝滿五十公升的汽車油箱所需的作物夠讓一個人吃足一年,也就是說你入一次「油」就已經幹掉了一個人一年的食物。

人類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才不過兩年以前,我們以為自己便利的生活方式可以完全不變,車照開,氣候還不受影響,只要用田地代替油井就好。沒想到今天的局面竟然成了人車爭食,如果大家照樣以擁有一部汽車為榮,這個世界上因此餓死的人就會愈來愈多。

不要以為罐頭加價和大米供應緊張只是一時波動,不,不是的。幾乎所有學者都同意,貴價食物年代業已重臨,已經變質的田地是改不回去了,或許能夠解決問題的新技術則沒有十年都還推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