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其實一開始時,董建華給人的印象並不壞,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的。還記得那年他剛獲選為行政長官,隨即流利地以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發表感想,與記者交談也是那麼地自信自如。很多人看了都相當感動,幾十年來,香港人何曾見過這個城市的領導人是能說普通話甚至用粵語公開發言的呢?我們果然是到了「港人治港」的時代了。
董建華一向予人溫厚內斂的形象,雖然在英國唸大學,也不見得對中國典籍和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素養。但香港人都知道他是船王董浩雲的公子,究竟是有家底的人,見慣大場面,教養上乘,所以有人覺得他頗有中國儒商之風。
九七年前,香港人自信滿滿,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當時大家覺得這個城市是個單純的經濟城市,一條心想的就是發財(好聽點的說法是「安定繁榮」)。同時我們又以為這地方遍地機會,滿是黃金,只要你肯努力再加上點運氣,不會不成功。所以李嘉誠是所有人的英雄,他白手起家,終成巨富,實在為港人立下了好榜樣。
崇拜商人,使港人甚至中央都以為一個商人既然能成功致富,搞一盤生意,那麼他一定也能管好香港。因為香港就是一間大公司,謀求利潤就是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目標。董建華的經商之路有起有落,可他畢竟出自豪門,旗下企業也算有聲有色,管理一個城市應該出不了大錯吧?
可是,一個城市和一家財團到底是不同的。彼時才剛開始經歷衰退的香港已經漸漸喪失了崇尚富商的心習,懷疑「官商勾結」的人卻越來越多。大家都很迷惑,一介商人可以無偏不私地統領一個政府一個社會嗎?董建華這時最應該做的,就是以更公開更透明的現代政治技巧時刻回應民間的種種問題和挑戰。不過,他給人的感覺卻是沉默而內向,似乎反對的聲音越大,他就越內縮。莫非他以為只要自己一心為了大家好,大家遲早就會明白他的苦衷和善良用心嗎?
統領家族企業,老闆可以關起門來英明決策,下屬縱有百般不願也不得不服。然而治理整個社會,你怎能不時刻面向公眾,用上各種溝通技巧去說服對手籠絡人心呢?
二○○三年七一大遊行,五十萬人在街上高呼「董建華下台」,坐在官邸裏看電視的董建華一定很不好受。換作一個老練的政客(例如彭定康),一定會勉為其難故作鎮定地在第一時間走出來。不論是含蓄地讓步檢討還是逆流而上顯示果敢勇氣,總之是要迅速回應。可是接下來連續幾天的上午,只見他匆匆走進辦公室,對蜂擁的記者揮手說早晨,然後不置一詞地消失。這組向全港市民道早安的連續鏡頭,很不幸地成了香港人對他的印象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