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梁文道:有叉用(餐桌上的文明之二)

【飲食男女】今天許多去法國遊玩的旅客,可能會不太習慣許多小館原來不提供麵包碟。要吃的時候就直接從籃子裏拿出麵包,既然掰開之後沒有盛具可用,便只好學身邊的本地人那樣,直接把剩下的麵包放在桌面上。這麼講究飲食藝術的法國人怎能如此粗鄙,至今仍不跟上其他國家的潮流,統一供應麵包碟呢?把麵包放在桌子上,然後又拿起來咬一口,難道不嫌骯髒?

其實這是中古歐洲餐桌風俗的活化石,你看那個年代描繪吃飯情景的圖畫,很難看到每人面前都有一個盤子,那是因為大家常把麵包當做盤子,有甚麼菜餚分給自己,便將它們裝在面前那份麵包片上就行了。這種權充餐盤麵包片叫做「quadra」,法文則是「tranchoir」。那個年代,沒人在乎這張桌子是否乾淨,那塊包片人人甘之如飴。

伴隨這種風俗的,則是以手進食的習慣。由於不用餐具,所以人人都是從大菜盤裏直接動手,該拿多少拿多少;不管是雞鴨魚羊,還是果菜菇穀,都是手到擒來直接放進嘴裏。用麵包片這麼放它一會兒,已經算是很講究的吃法了。

要不是讀到《文明的進程》,我還不知道偉大的人文主義之父伊拉斯穆(Erasmus of Rotterdam)原來寫過一本叫做《男孩禮貌教育》的小冊子。在這本小冊子裏,他仔細說明了各種好家庭男孩應當學曉的宮廷禮儀,其中便包括了麵包片和手指的用法:

「不能用手拿的東西,便用你的麵包片來接。如果有人用匙遞過來一塊蛋糕或者餡餅,就用包片接住。」「把咬過的麵包放在醬汁裏蘸是粗野的舉動,把放在嘴裏嚼過的東西吐在包片上也不是優雅的舉止。」「手指沾上了油膩,用嘴去舔,或者把手上的油擦在衣服上都是不禮貌的。」(不准舔手指,是因為它還要用來取菜;不能用衣服擦手則是因為有桌布可用)「上流社會的人不會把雙手同時伸進盤裏。最講究的人只用三根手指進餐。這便是上流社會區別於下層社會的高雅標誌之一。」

三百年後,一本在倫敦流行的《上流社會的風俗習慣》卻告訴讀者:「毫無疑問,是先有了手指然後才發明了叉子。因為我們並不是野蠻人,所以我認為叉子是件好東西」。的確,用手還是用刀叉,真是當年英國人區分文明與野蠻的重大界碑。那時候許多英國老百姓證明印度人要比他們野蠻,所以值得被他們殖民管治的理由之一,就是印度人用手吃飯。反過來看,當英國人的祖先仍未侵入英格蘭,還在被人當成蠻族看待的年代,印度文明就已經發達了三千多年這一點,反而比不上一根叉子重要了。然而,想當初意大利人跟着土耳其人學用叉子的時候,許多歐洲人還對它嗤之以鼻,覺得那要不是東方蠻人的惡俗,就是裝模做樣太過扮嘢,甚至引用《聖經》來說明好基督徒為甚麼不該使用叉子。

從十六世紀還在教人怎麼善用三根手指的伊拉斯穆,一直到十九世紀開始把拿手當餐具的印度人看成異類的英國貴人,這三百年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呢?搞清楚這段歷史的變化,並不只是為了證明餐桌禮儀全是時間的產物,並不永恆,所以也沒有那麼神聖;更是為了理清人類看待自己要求自己的標準是怎麼變得愈來愈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