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文集
香港雜評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梁文道:金庸何苦入作協
›
善讀者,皆知報刊娛樂版標題的用處不在揭示一篇報道的主旨,不在提其綱挈其領,而在製造另一則新聞,與該篇報道不甚相關的「新聞」。假如某位女藝人在露天場地開演唱會,載歌載舞,大汗淋漓,於是會後對記者抱怨今天天氣太熱,全身像泡過桑拿一樣。那麼編輯或記者多半會定下這麼一條標題:〈×××自爆...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梁文道:一日兩千粒荔枝唔會死/吃荔枝的方法(說荔枝)
›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一個學中醫的朋友報來佳音;他說荔枝並不上火,濕補而已,要緊的是一吃起碼得吃一斤,絕對不能吃得太少;很多人投訴荔枝熱氣是因為他們一次只吃幾顆,如果他們再多吃一點就沒事了。 這種說法着實古怪,很難令人入信,可是我卻很願意去相信它是真的,還親身實驗了好幾天。結果呢...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梁文道:互聯網很危險?
›
「開放網絡動力」(Open Net initiative)是一個由多倫多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等國際級學術機構合力組成的研究計劃,專門調查全球各地網絡審查的情況,並探討其成效和影響。根據他們每天公佈的報告,中國一直是全世界在網絡監控上投放資源最多,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
2009年6月21日星期日
梁文道:不安於室
›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在做馬家輝的朋友之前,我先是他的讀者。那時我念中學,他則在美國上研究所,同時還寫專欄,混跡於某大報的副刊迷宮。說起來,那真是港式專欄的黃金歲月,一份報紙居然能夠撥出三大版,讓多少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密不透風地嚴實填進一格格小豆腐塊裏。而且它們彼此呼應;常常見...
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梁文道:自由主義是一種氣質
›
太多常識,太少共識 徐瑾:你在內地很受歡迎,《常識》進入暢銷榜,有人認為這主要源於你的香港身份,就像郎咸平在經濟圈的走紅。 梁文道:嗯?香港身份在文化圈會加分嗎?我覺得港台作家在中文世界很邊緣,更不要說新馬作家。其實我認為港台文學最近50年成就比大陸高,更有深度。這本書賣得好主要...
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梁文道:廣東話有排唔死得/挽救嶺南文化運動
›
近來有不少老廣州慨嘆粵語的衰落,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子女不只上學的時候按照規定說普通話,連放學回家也還是滿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無論如何就是不大願講廣東話。聽說有些孩子甚至認為講廣東話是低級的行為。於是我這幫廣州朋友就打算發起挽救嶺南文化的運動了。 如果讓上海人聽到這憂...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梁文道:公共領域的陽光法則
›
在最理想的情況底下,媒體應該是個相對獨立的公共領域,而這個領域的良好運作端賴於某些基本規則的維護,比如說公平發言的機會。假如一個人很不同意另一個人的言論,懷疑他時常公開撒謊,那麼,他最正當的做法應該是在這個公共領域裡據理批駁,然後等待對方的回應,而非私下阻撓對手出場亮相。 因為投...
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訪梁文道:請叫我「公共知識分子」
›
文: 噴小空 「你好,我是梁-文-道,沒讓您久等吧。」這是他第一次給記者致電時的自我介紹,一字一頓,好像剛出道的新人,謙遜得叫記者一愣楞的。中午,陽光 斜射進落地窗。在上海錦滄文華偌大的底樓西餐廳,幾近無人。梁文道挑了個靠牆的兩人小桌,低頭嚼嚥著一碗海南滑雞飯。吃飯也是修行,...
梁文道:討厭一個人的方法
›
如果一個官員很討厭一個文人,嫌他老是說三道四,於是運用影響力向所有媒體打招呼不要再刊登那人的文章,我們會同意這樣的做法嗎?恐怕不會。因為我 們相信媒體是社會公器,是各種訊息與意見交匯撞擊的平台,官員不應該濫用權力繞道後門以影響其生態;如有異議,他大可投書響應,與他討厭的那人平等往...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梁文道:最後一餐
›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都快死了,還會思量自己的最後一餐要吃甚麼嗎? 為了理解這個課題的真正涵義,我去年買了一本名廚訪問集。裏頭全是英語世界熟知的食界巨星,幾乎每個人都正正經經地回答,那最後一頓飯的菜單,配甚麼酒水,和誰做伴,以及在甚麼地方吃等種種提問。在還沒細閱之前,我猜想情況還...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梁文道:地方淪陷
›
【am730-觀念】昨天我們談到「做夢夢」、「躲貓貓」等大陸網絡新名詞的由來,發現它們涉及的幾樁嫌案雖然可悲,但又不免一層笑謔的味道。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網民都覺得這些事件很可笑,偏偏只有涉事的地方政府部門認為沒問題,可以義正詞嚴地公布自己的玩遊戲玩死論與睡覺睡死說。 這究竟是怎麼...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梁文道:中國怎麼想?
›
中國很大,大到甚麼地步呢?且舉一個例子說明。畫家陳丹青近年以文字創作馳名海內,經過前幾年辭教清華大學生一事之後,更加成了人盡皆知的新聞人物。好吧,就算不是人盡皆知,起碼文化圈內沒有人會不曉得誰是陳丹青吧? 前陣子,我聽到一個應該準確的故事。話說某北方地區新華書店的老總向人問起:「...
梁文道:慾望的幻想
›
曾經有一段日子,香港人以為樓市是個只會升不會跌的市場,人人醉心炒樓,又或者努力存夠第一筆錢「上車」,直駛快線飛黃騰達。那段日子香港最大的產業就是地產業,而香港經濟的主要產品就是樓房,許多商場原有的時裝店、遊戲行和小食肆都關門了,換上一間間小地產代理行,地產商帶人參觀新開發樓盤的「...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梁文道:端午悼亡
›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端午節那天的中午,在附近一家新開張的酒店吃飯。背山面海,窗明几淨,是很好的環境。半開放的廚房,讓人看見各地聘來的師傅正在烤鴨拉麵,有提振食慾的功效。除了侍者特別推介的桌頭陳醋不夠香,炸醬麵沒伴生葱醬味太薄,其他一切還算地道。以後再有學者朋友到港,這裏倒是請客...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梁文道:你是先人的淚水
›
【am730-觀念】王維林站在坦克車前的那張照片,也許是眾多六四影像中最容易被人想起,也最常被人引述的一個意像。歷年以來,有數不清的藝術家一再重畫那個人與坦克對峙的場面。為甚麼他們還要把已經如此有力如此自明的畫面一而再再而三地畫出來?難道他們不覺得自己不能再為它添加任何東西嗎?是...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梁文道:在一隊坦克車前
›
所有的記憶都離不開場景,而任何場景都可以被濃縮在一個定格的畫面之中。久而久之,這個畫面的細節或許會變得模糊起來,顏色有點失真,但它的核心力量卻能把它牢牢釘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形成意像。 王維林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五日上午的長安街上,隻身站在一列坦克車前。他上身穿著一件白襯衣,左手提著一...
梁文道: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
›
我寫六四,而且重複地寫, 再也沒有什麼新鮮的角度,也不會有出人意表的觀點。這也許顯得有些無趣,就像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幾乎一模一樣的程式、口號與歌曲,年年重演。它使得我們 就像患上了偏執狂的精神病人,惹人煩厭;他們不只討厭我們所說的內容,也討厭我們說話的方式與態度。他們批評我們不...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梁文道:《讀書好》發刊詞
›
這是一本免費的讀書雜誌,當然想介紹大家多讀點書,但是我和我的伙伴們並沒有太大太崇高的理想,既不打算透過閱讀去為這個社會移風易俗,也沒想過要讀者們自強不息天天增值。可是我們依然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有空的話,多讀一點書;沒空的話,就把那點空閒找出來。 說起來,我已經變成一個職業「說...
梁文道:解殖之後的殖民幽靈
›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許多在外間流行一時的思潮來到中國之後,就會被裁頭去尾,充份「中國化」出完全不同的面目。如果說這是中國版的新主張還好,但有 關論者卻照樣耍弄那些洋名,給人一個他們就是某某主義中國區代言人的印象。例如:「後殖民主義」,這個起源自第三世界知識分子自我反省的運動,在我們...
梁文道:小吃總是舊時好--對談梁家權
›
人到一定年紀,就要開始回憶幼時吃過的東西;而且很奇怪,這些東西就算現在還在,也一定不如以前的好。要是被人追問下去,你又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通常就會祭出最後一招:「總之味道變了」。這個「味道變了」或許可以止住對話糾纏的尷尬,但卻止不了別人心裏的狐疑。於是飲食的判斷變...
‹
›
首頁
查看網絡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