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梁文道:誰打落了衛星(國安二之二)

【蘋果日報】二○○七年,中國擊落了一具已經報廢的氣象衛星,世界各地的媒體議論紛紛,都在推測中國到底是用什麼武器打下那顆衛星,是反衛星導彈?還是某些網友狂想的激光武器?中國官方的反應則一如以往,姍姍來遲,隔了十多天才總算有了一個模糊的回應,最神奇的事情是當美國試着透過外交渠道瞭解內情的時候,中國外交部門表現得十分茫然;不是裝儍,而是真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連國家主席都好像不曉得軍方在做什麼試驗。這種種情狀加起來,正好讓大家發現中國在國防和國安問題上的一大漏洞,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的外交系統和軍事系統之間似乎沒有一個穩定而暢順的溝通管線。萬一將來發生什麼意外,以中國這麼遲緩的外交反應,真的很容易導致擦槍走火的危機。

所以如此,全因為中國把外交和軍事分置在兩個系統之內,國防軍事的最高決策單位是屬於黨建制的「中央軍委」,而日常外交事務則是政府部門國務院的管轄範圍(雖然也要讓『外事小組』領導)。常言道,軍事是外交的延伸。中國這種把外交和軍事割裂開來的體制,當然會出問題。遠遠不止如此,內部保安和對外防略在中國也是理論上劃了開來的兩件事,比諸「九一一」之後的美國「國土安全」的規劃,這也是跟不上時代演變的表現。

從那時候起,很多人就建議中國應該學習美國,成立一個把外交、國防和內部安全一籃子統籌起來的「國安會」,從根上解決現存體制的缺陷。它不僅可以改善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加速對外反應;還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外交、國防與國安領域的相關事務。但這麼明顯的出路,為什麼他們就一直邁不開這一步呢?答案可能就是我們前天介紹過的黨政體制。如果用一個「國安會」之類的機構涵攝全局,把政府部門的外交和黨部門的軍事都丟進去,那這個機構究竟是黨的還是國家的呢?假如按照其他國家的常例,將它設定成國家機構,那中國又還能不能算是「黨指揮槍」呢?在我看來,這才是現在中國推出「國安委」這個新部門最值得大家關注的要點。正好這陣子官方喉舌又莫名其妙地反對「軍隊國家化」的說法,這裏頭到底有何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