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梁文道:懷舊裏頭的假記憶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記憶是不可靠的,就連關於食物的記憶也不能例外。

幾乎每一個有點年紀的人都曾抱怨某種食物今不如昔,例如一碗碗仔翅,一塊白糖糕,一串辣魚蛋,甚至一包薯片。我們總是喜歡說這個東西的味道不一樣了,從前它是多麼地美好,如今卻變得寡淡無味;總是回憶小兒時代的零嘴,然後慨嘆其真味之不存。我讀前輩食家的著作,發現他們原來也時常發出這種議論,指斥食物水準的日漸低落。這類描述甚至可以一致追溯到明代。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麼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條歷史規律了:整個人類的飲食文明其實是段不斷退化的歷程,「一代不如一代」起碼在食物的層面上是項絕對的原理。

然而這是真的嗎?難道明朝的飲食一定差過元朝,今天的主婦做菜就一定比不上孟子他娘?當然不可能。我並不否認食物水準會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甚至相信它在很多方面都是事實的寫照。如今香港傳統街頭小食之貧困,絕對是有客觀證據支持的,而且我們還能舉出許多很具說服力的理由;比方說老區的消失,租金的飆漲,還有葉一南兄所說的「沒要求」。可是,會不會有這麼一種情況,我們只是單純地被自己的記憶蒙騙了?

專門研究「偽記憶」的美國心理學家羅夫托斯( Elizabeth Loftus)曾經做過一項非常著名的實驗。她找來一群大學生,要他們填寫一份飲食經歷及習慣的問卷,其中一條問題是:「請說明你吃過士多啤梨雪糕之後生病的經驗」。收回來的問卷顯示絕大部分受試者不只沒有這麼奇怪的經驗,甚至還很喜歡士多啤梨雪糕。一個星期之後,研究人員召回參加實驗的學生,分別告訴他們電腦已經深入分析過那些問卷,指出他們童年的記憶原來並不可靠,其實他們真的試過吃完士多啤梨雪糕之後就很不舒服。研究人員還引導他們回憶事發的經過,要他們回想那一年自己幾歲,和甚麼人在一起……。然後,他們被要求再填一次和上回一模一樣的問卷。這一回,羅夫托斯發現七十一個原來否認自己吃了士多啤梨雪糕就生病的學生裏頭有二十四個改變了答案。他們現在真的相信自己有過這種經驗,並且開始討厭士多啤梨雪糕,想起它就作嘔。

羅夫托斯還做過很多組類似的實驗,每一次都能在一些受試者腦中植入虛假記憶,使他們真心相信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某種食品,而且他們還說得出有關經驗,往事歷歷在目,仿如親歷。

或許我們對某些食物今不如昔的感覺也有這種類「偽記憶」的作用。並不是它真的變味,並不是我們小時候吃到的一定要比現在好;而是我們如此相信。我們如此相信,是因為每一個人都這麼說,每一份傳媒每一個食家都在引導我們「記起」童年嘗過的好滋味;哪怕我根本沒有這種體驗,哪怕我兒時甚至根本沒試過他們所說的那種東西。

懷舊是種無人可以免疫的病,人類歷史有多長,這種病就存在了有多久。它不是記憶,它是一種對待記憶的方式。它總是讓過去比現在美妙,有時候還會創造出一個不曾存在的過去。所以我們的飲食文字才會呈現出一副不停倒退的面目;如果它是真的,那麼尼安德塔人一定比我們會吃。米芝蓮密探要是回到石器時代,肯定家家戶戶都要拿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