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日星期日

梁文道:笑不出來的民主守護神(國王從不微笑三之二)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想當年,泰國軍頭趁著前首相他信去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會的時候造反,舉世嘩然。畢竟這個國家已經有十多年沒來過這一套了,人人都以為它的民主憲政早已經日漸成熟,軍方也不問國事久矣。於是許多評論都把目光放在泰王蒲美蓬身上,期盼他老人家出面擺平,使泰國重歸正途。

這種期盼十分自然,因為蒲美蓬往績驕人。先是 1973年,學生起義示威,要求以他儂為首的三大軍頭下台,重寫一部更民主的憲法。這場示威後來演變成流血衝突,犧牲者超過七十人。就在形勢最危險的時刻,泰王打開了皇宮的大門,讓學生逃進去接受他的保護。然後他還做出了一個現代君主立憲制史上罕見的行動,撤除掉他儂的首相職位,代之以法政大學的校監桑雅。蒲美蓬首次公開介入政局,這場戲界定了日後的國際形象,使大家開始相信國王原來也可以是民主的守門人。

更戲劇化的場面發生在 1992年。時任首相的蘇欽達將軍是前一年軍事政變的首腦,他和民主派的領袖盧金河上校發生了激烈衝突,全國上空一片烏雲,大街小巷盡是流言,大家都說內戰快要開打了。 5月 20日傍晚,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聚集在曼谷東部的一家大學附近,部隊正往該處開拔,人人都在猜測國王的想法,奇怪他怎麼還不出手。到了夜裏 10點鐘,電視突然插進了一條新聞畫面,只見蒲美蓬安坐御座,包括前首相廷素拉暖在內的樞密大臣就像侍衞一樣地跪在兩側,而跪倒國王正前方的那兩人正是衝突主角蘇欽達與盧金河。這兩人低頭俯首,恭聆聖上御音,國王則冷靜地高高在上地「訓斥」二人:「請你們兩個過來,是因為你們彼此之間的對抗已經演變成大規模的鬥爭了……再這樣子下去,泰國將被毀滅」。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蘇欽達掛冠而去,開啟了十多年的和平局面。

所以大家對泰王的期待是有根據的,每個人都想看他怎樣修補另一場軍事政變所造成的政治裂口。可是隨着時間過去,局勢明朗,有人就開始懷疑泰王是否同情這最新一輪的陰謀,度量他在其中的角色了。甚至有種說法,指泰王妒恨他信取得了大量基層農民的信任,而他們本是最忠貞最堅定的泰王粉絲。韓德利( Paul Handley)的《國王從不微笑》( The King Never Smile)恰巧在這時出版,無疑是國際上的一枚深水炸彈。

在韓德利的筆下,蒲美蓬是一個老謀深算,精於形象營造的高手。他接任王位的時候,正值拉瑪王朝風雨飄搖,當年掌政的軍頭隨時有可能走向共和,乾脆摘掉君主立憲的帽子。蒲美蓬只不過是一個儀式中的演員,連出門走訪全國的自由都沒有,比英女皇還不如。軍政巨頭見他也不用下跪,頂多裝客氣,還不時威脅要拿去他的皇冠。然而,蒲美蓬硬是挺了過來,見證了十五次政變,十六套憲法,以及二十七任首相;不只是目前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國王,還是最孚民望最有實質影響力的「虛君」。到底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他這一路上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呢?韓德利這本傳記的書名點出了端倪:他從不微笑。

曾幾何時,出生在波士頓的蒲美蓬連說泰文都帶着外國口音,可現在他學懂了說話不用第一人稱,以示君王的超然在上;同時還恢復了一套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就廢除掉的繁複宮廷敬語,使每個國民在提到他的時候都不會簡單地使用「他」這個字。在瑞士求學的蒲美蓬,曾經是個愛玩愛鬧的洋化少年,喜歡航海喜歡開快車;可打從他登基那一天起,國民就幾乎沒在公共場合見過他笑,即便是他的生日,百姓向他賀壽,他還是連微笑都沒有。

現代政治人物特別愛笑(尤其是對着鏡頭),以示自己的人性。可是韓德利銳利地指出,泰王不同,他不想讓大家覺得他是凡人。不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還是一位超凡入聖的「法王」( Dhammaraja),具備了傳說中的十大美德。他慈悲為懷,仁人愛物,明明有高僧大德的胸懷風範,卻不能卸下這俗世的重責。百姓疾苦了然在胸,國家大事日日憂神,蒲美蓬不勝其重;你說,他怎能笑得出來了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izayqTLv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0NwhUHqP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