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梁文道:做農夫好過當總統(解甲歸田二之二)

沒有人會懷疑華盛頓的品格。只不過後來的史學家要比一般的神話製造者更加關心細節,也更敢於提出一些比較合乎常人理性的判斷。比如說華盛頓當年勸服軍官那經典的一幕,通俗史傳總把他說得神乎其神,如今大部分學者認為那他精心安排的演出,從戴眼鏡到摸紙條等諸多小動作,莫不在其計劃之中。華盛頓的神話之所以在中國流行了那麼久,當然在於我們國家的現實。論者往往以其功成身退的事跡比對(或者暗嘲)吾國馬上治天下的傳統。結果往往過份誇大了華盛頓的人品,把它變成一個不可以常理度之的「真英雄」,卻忽略他有總統不做,有軍隊統帥不當,偏要回家做農夫的實際理由。

回顧美國的建國史,除了華盛頓之外,告老回家種地的英雄其實還大有人在。比如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他在競選連任失敗之後,也是立即以平民身份離開剛剛落成的白宮,回到家鄉的莊園過那一邊寫回憶錄,一邊在田裡勞作的平靜生活。

這並不是因為那一代人都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更不是因為他們全都是堯舜的聖人,而是也們都共同沐浴在一種源自英格蘭,卻又帶上了北美清教徒色彩的文化。早自十七世紀開始,英格蘭富豪就以「鄉紳」為畢生追求的最高人格型。不管一個人在城裡做了多大的買賣,辦公室的陳設有多豪華,他都會渴望鄉間的田園生活。在那裡他不只擁有一座寬敞舒適的大宅,還要加入一種社群生活,他必須贊助教堂的裝修,出任地方上的治安推事,然後受到鄰里的尊敬,甚至成為上議院的議員。早年的美國就繼承了這種理想,再加上清教徒對勞動的推崇,醞釀出那種既要當地主又要親身投入勞動的北美鄉紳文化。

約翰.亞當斯直到晚年都還試圖爬上房頂親自鋪瓦,華盛頓則驕傲地向來客展示他設計的改良犁具,而湯馬士.傑佛遜更是傾盡全力規劃他夢中的大學,要為本州子弟牟取福利。喬治布殊在當總統的時候就喜歡回自己的莊園休假,對記者表演他伐木的身手;退休之後,他更是樂不思蜀地呆在老家,每天帶著小狗漫步度日。這也是早輩鄉紳文化的遺產。對這些人來說,即使從政是人生高潮,也不必然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事業。

何必說美國呢?中國一樣有自己的鄉紳傳統,源遠流長。民國總理唐紹儀晚年竟然出任老家中山縣的縣長,如今傳為佳話,那是因為大家都忘記了他的「古典」作派;在他看來,這只不過是地方員外替鄉親辦點事罷了。我們覺得他高風亮節,自覺我們佩服華盛頓那批人的淡泊,是因為今天這個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除了當官,不知道還有甚麼更美好的生涯選擇;如果當官,那就只許上爬不可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