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梁文道:如何煮飯給廚師吃/為甚麼廚師應該上人家的館子?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二月份的美國版《GQ》介紹了一家坐落在芝加哥平凡街道上的詭異小店Schwa。這家店的老闆兼大廚卡森(Michael Carlson)脾氣很古怪,有時候會把雍容典雅的貴客趕出門,有時候又會請擔心自己付不起錢的年青廚師免費吃一頓。這家店的位子很難訂,不是因為她太好太出名,而是因為卡森不太會使用附有留言功能的電話。很多時候,你留了言很久卻半點回音也沒有。又有些時候,他恰巧接到電話,然後你的位子馬上就能打尖定下來了。假如你忍受不了這種混亂情況直接跑上門找他,他又會叫你應該和別人一樣用電話訂座,因為這樣才符合公平原則。又假如你運氣夠好,收到他的回電,你可能會聽到一把聲音從電話線那頭響起:“Hey, Man, this is Michael from Schwa, Man. Did I wake you up, Man?”你應該很高興,假如你記得自己幾個月前好像打過電話給一家叫做Schwa的餐廳的話。

為甚麼他要自己處理訂位,為甚麼不叫侍應去做呢?很簡單,他沒有。這家餐廳不用侍應生,所有菜都是由他親自端上桌。不僅如此,他還不賣酒。客人全都自己帶酒上門,而開瓶費才收兩塊多美金一瓶。問題只是他會把客人當老友,拿你的酒去倒給別桌的客人喝。目前,這家店只有三名員工,除了卡森,另外兩個全是廚師。那兩個助手的時薪是四美元,由於卡森是老闆,所以他的時薪“高達”六美元,全比法定最低工資要低。沒辦法,Schwa的成本太高,雖然鋪租才幾百,但食物成本高昂。

無論怎麼看,這都像家街頭轉角處的爛店,食物成本又用得了多少呢?然而,他們賣的不是速食,而是當今最紅最受關注的分子料理。例如用海膽做的雪糕,用巧克力煙肉醬填充的空心甜菜頭,海苔製成的泰式炒粉,以及炒內臟雜碎配青豆蔻棉花糖。所以這是家非常古怪的小店,食物據說是一流的,創意、味道和外觀樣樣不缺,但服務方式和營運手法卻連一般高級餐廳的邊都摸不上。

2007年10月,卡森接到一通訂座電話。美國最有名的廚師之一,芝加哥的Charlie Trotter,要包下整間餐廳招呼他的好朋友。那群朋友包括了法國甜品大師Pierre Herme、French Laundry的Thomas Keller,Fat Duck的Heston Blumenthal,還有El Bulli的Ferran Adria……卡森後來形容:“這就像是正義聯盟,蝙蝠俠、超人和其他傢伙全都到齊了”。

卡森一夥緊張得快瘋了,接下來的十一天幾乎沒閉過眼。當然,這場晚宴簡直就像國際新潮美食界的高峰會,他那些創意在這些大人物面前會不會只不過是班門弄斧呢?而且他這時才發現自己連能配對成套的餐具也不夠,得向同城老大哥Charlie Trotter商借。除此之外,他還順便借來了見慣大場面的資深侍應。

結果呢?我查了一下當地報刊,發現這頓長達四小時的晚飯似乎已經成了傳奇。當晚所有賓客都很滿意卡森的作品,覺得這位元晚輩實在是可造之材,甚至將會是廚界的明白之星。可是,看起來很有性格的卡森原來根本承受不了這種壓力,一切重擔要到晚宴的第二天才全部爆發出來。他喝酒、呷藥,陷入三日三夜的狂喜與沮喪。然後,正當食客和記者開始聞風而至,他卻做了一個出人意表的決定:關店。三十三歲的卡森幾乎要從此退出食壇,休養了足足四個月才鼓起勇氣重新營業。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做飯給明星級名廚是吃這麼困難的任務嗎?


做菜給名廚吃會有很大的壓力嗎?也許。但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個名廚,那麼你應該會習慣這種壓力。因為真正了不起的廚師都愛吃,所以他們一定不會放過一試同行手藝的機會。烹飪和吃喝一體兩面,要是不喜歡吃,又怎麼能對食物產生熱情?又怎麼能做得出好菜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惜我聽過太多廚房的故事,發現有不少廚子真的只是廚子,為了餬口被迫工作,對飲食其實毫無興趣。這種人,不問可知,必定是庸廚。

我絕對不以為謀生有錯。只不過,若是想當好廚師,自己不愛吃是不行的。此所以有些半途出家的人開餐館兼任大廚,菜式拿出來竟也有板有眼,甚至比許多紅褲子出身的更見心思。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好東西吃多了,心癢難搔,寧願放棄本行也要為所愛獻上下半生。這股熱情是不可低估的。又或者,你曾經年紀輕輕無事可幹,一不小心進了火熱的廚房當學徒,開始的時候只拿它當苦差,後來卻興趣大增,愈做愈有癮,最後終於修長正果。好廚師起點或有不同,但愛的終點是一樣的。

我每到不同的地方,都愛打聽當地廚師下班宵夜的去處。就知的士司機有個竇一樣,很多廚師也喜歡工餘聚聚同行,談點八卦交換情報。這種地方多半簡單,裝潢不豪華,食物很直接。廚師在此不是為了觀摩學習,而是放鬆神經,享受樂趣。因此,千萬不要以為這裡的大廚是廚中之廚,雖然他們也絕非平凡庸手。

愈是明星級的大廚,就愈愛找空閒的時間去幫襯同行,看看同一種材料人家怎麼處理,瞭解一下潮流大勢;更要緊的,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洋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究竟去到了哪一個層次。我們常說廚師也是藝術家;那麼,當今世上又有哪一個有企圖心的藝術家是不去參觀展覽,不看他人作品的呢?反過來看,聲譽最隆的餐廳也就自然會有最多的同業光顧了。我曾聽說,EL Bulli每天晚上的客人裡頭起碼有一半是食界中人,理由就在這裡。

我還知道有些好餐廳面試員工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最喜歡哪家餐館?」。答案能夠顯示一個應徵者的口味和想法,看看他合不合得來。另一條更到肉的問題是:「你來過我們這裡吃飯嗎?」。假如對方是個又有本事又認真的人,怎能不事先考察一番?而且這些餐廳還假定一位廚師一定要喜歡自己工作的地方,喜歡這個地方提供的菜式。換了是你,你也不會講一個不愛吃素的人來做齋菜吧?

不止請新廚要這樣子考他,有些廚師還會不時坐進自己的館子當顧客,從客人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作品。因為他將驚訝地發現,加上服務、酒水,以及一道道菜構成的整體配合之後,那些東西吃起來竟然跟廚房裡試味時的狀態大不相同。

說回取經;其必要就在於減低自己的傲慢,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不知道在哪兒看過一位美國名廚的故事,他聽說巴黎「泰伊風」(Taillvent)的服務天下無雙,於是和妻子首次旅遊法國時特地踩場,瞧瞧人家是否真的名不虛傳。很不巧,當天他倆遇上的士罷工,結果被迫搭地鐵兼步行,趕到「泰伊風」的時候不止全身濕透狼狽不堪,還遲了足足四十五分鐘。他們心想名店多半門高狗惡,這回多半要受白眼了。不料,當年仍然在世的傳奇老闆Jean-Claude Vrinat親自從大門搶了出來,一邊鞠躬一邊焦急地用流利的英語說:「I'm so sorry, I'm so sorry. Will you forgive us?」。原來他早就知道今天有的士罷工,很為訂了座的客人擔心,一直守在門口。這一晚他使盡全力「補償」客人自是不在話下。然後,這對美國夫婦酒足飯飽,一切煩惱早都拋到九霄雲外,老闆才使出了最後一招:叫司機開自己的車把他們送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