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味覺現象】現在的飲食指南明顯分成了兩個市場,以書出版的,多走高級路線;在網上存在的,則是大眾化的論壇。http://Openrice.com可能是現在全港最多人使用的飲食指南,有點像大陸的「大眾點評網」,每個人都能當食家,每個人都可以為食肆打分數。結果它成了香港最成功的網站生意,老闆也被譽為IT界的商業奇才。可是有不少傳統的傳媒美食家都覺得它不夠「準確」,許多寫手在他們看來甚至連基本資格都沒有,比如說吃魚生一定要叫三文魚,吃pizza卻欣賞不了傳統的拿坡里風味。
平心而論,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那些對美食不內行和不習慣「高級服務」的意見確實拉低了一些好餐廳的評分。不過你也不能一竹篙打翻一船人,在我看來,http://Openrice.com這類網站其實是臥虎藏龍的,有幾個經常發表文章的作者完全不下於市面常見的美食家,具經驗夠敏感;而且不為名也不為利,寫作純粹出自興趣,反而比餐飲界的熟臉孔更能試出一間館子的正常水準。
許多高級食家瞧不起這類網站,是因為它的受歡迎食肆排行榜上竟然有不少大眾化的快餐店茶餐廳。一個老朋友就曾寫過,他很驚訝地發現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連鎖店居然也能廣受好評。然而,這正是飲食網站了不起的地方。想想看,從前那些餐廳根本是不會有人評論的,它們到底做得怎麼樣,全靠大眾自己的體驗與口碑。可這類食肆才是大多數人日常光顧的地方,每天有多少人要在三大快餐集團解決他們的早餐和午餐?憑甚麼它們可以不需要評論呢?
在一般市民的消費水平之內,討論大家最有機會接觸的食肆,只會促進餐飲業的整體質素,完全是件好事。情況就像電影和影評的關係,你看美國的影評是很多元化的,絕對不會一面倒地狂踩荷里活商業片,更絕對不會只把注意力放在「藝術」上頭。所以再商業化的電影,也能得到恰如其份的評論。既然你拍了一部瘋狂鬧劇,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你夠不夠「鬧」;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地罵你庸俗,或者乾脆當你不存在。有些老牌名店在網上確實是得不到一片掌聲,但我覺得這是他們咎由自取,很多人都在那裡吃過一肚子氣,包括我。很多很多年前,自從在一家老字號吃過A貨禮雲子之後,我就發誓絕對不再自己掏腰包去吃了,儘管後來我也有幸認識到它的老闆。做得好的時候,他們的出品絕對是第一流的;問題在於你是誰。假如你不是誰,要排隊等位坐進大堂的話,你吃到的東西就和那些有名有姓直接上樓的貴客不一樣了。有一回和葉一南兄談起,發現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結果越說越火大。如果我們只是撞過板,那也罷了,頂多當你是名氣雖大不過爾爾;可是我們也都試過被大人物請去吃飯,吃出了天堂與地獄的分別,這就叫做歧視大眾欺負百姓了。
這種做法實在是中餐館的一大陋習。沒錯,你去歐洲名店也會遇上差別待遇,普通遊客訂位就是要比達官貴人困難。可是只要你一入座,絕大部分的餐館還是會用它最平均最正常的表現來對待你。我們這幾家名店最可惡的地方是它還居然收你一樣的價錢,同樣花了這麼多錢,叫了同樣的菜式,憑甚麼要一般街客吃次級的東西呢?
說著說著,葉一南兄又發現米芝蓮指南的好處了。它僱用的職業食評家貌不驚人擅於偽裝,和你我一樣訂位,和你我一樣點菜,和你我一樣埋單;你覺得那幾家名店能在他們手上拿到幾顆星呢?我實在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