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在胡錦濤訪美的隨行人員之中,有一個人叫做鄭必堅,職務是「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的理事長,實際上則是胡錦濤最重要的智囊之一。他在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時候,曾經提出過一個流行一時的理論,那就是「和平崛起」。
意思是中國已是個大國,其崛起無可避免,大家應該承認;但卻不用太擔心,因為它的崛起是和平的,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威脅。這套說法聽在國人耳中,自然十分受用,似乎大有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的雄心和豪氣。但翻譯作英文之後,「崛起」成了「rise」,就很刺激外國人的神經了,尤其是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強權美國。然後在胡錦濤訪美前,美國各主要報刊除了繼續質疑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出口傾銷和擴張軍備外;竟又不約而同地發表評論,表示中國內政問題多多,自顧尚且不及,又哪來的工夫去崛起爭霸?
例如《華盛頓郵報》就在4月1號社論中表示:「中國正在湧現的內部挑戰要比它在內外領域上的成功,更加令其領導人徹夜難眠」。《紐約時報》更在17號的一篇報道裡說:「胡主席告訴過布殊總統,對付政治腐敗、農村不安、貧富差距和嚴重污染已經佔去了他的所有時間。」有觀察家認為這類消息和意見是中國政府主動釋放出來的,而且效力算是卓著,目的是要降低美國政壇和國民對中國日益高漲的敵意。如果嫌這種觀察太過陰謀論的話,我們還可以看看近年來國家領導人的公開言論,也總是再三強調「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豈不也是投射出一副主動「示弱」的形象。美國高層曾提出「中國威脅論」,最近則改倡「中國責任論」,看起來是正面回應了「和平崛起」的說法,承認中國是個不可迴避的世界大國,應該在國際上和美國共擔重任。其實只要再多看一點想深一層,就會發現所謂「中國責任」無非是說詞,背後仍不脫要抑止中國甚至圍堵中國的基本思路。
且舉一個較少人注意的例子:油價問題。5月的《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美國人擔心日益上升的油價會操控美國外交政策,因為美國太過依賴進口原油。這種擔憂反映在一些國會議員的主張上面,他們認為全球油價上升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這頭不知飽足的巨獸把油價抬高了。很巧合地,這批議員要求布殊在和胡錦濤會面時候提出蘇丹和伊朗問題,要中國做個「負責任」的國家,不要向一個人權紀錄惡劣和一個試圖發展核武的國家買石油。看到了嗎?這就是「中國責任論」的真諦,一方面把對於高油價十分不滿的國民情緒引導到中國身上,試圖抑制它的高速成長;另一方面則用難以爭議的人權價值與國際安全理由切入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和外交聯繫。在這樣的局面下,降低「和平崛起」的高調,不惜「自暴其短」地公開揭示自己的問題,不啻是中國政府柔軟而現實的外交策略。既不能擺脫美國,又不能和他硬碰,「示人以弱」確是很好的選擇。難怪中國政府接受胡錦濤這次「國事訪問」可以不設正式國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