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9日星期五

梁文道或黃世澤:棄城

【都市日報-兵器譜】聽說新奧爾良很可能會變成一座棄城,因為它低於海平面,再修堤防又不知擋不擋得住未來更猛烈的颶風駭浪。

何況河水氾濫的危機隨時環伺,防得住一時防不了永遠。所以有人建議與其修整重建,不如乾脆就這麼讓它沉落碧波,然後擇地重建新城。

一座棄城總是讓人有無限的想像。例如吳哥,今天的遊人對著那宏大的水道規劃,高聳的佛塔,露著神秘微笑纏繞在蔓藤裏的人像,能不發問:那些人都到哪裏去了﹖

又如秘魯高山上的馬丘比丘,一圈圈的石房,一層層的梯田,圍著整座山頂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之城。

如果你像那些至今仍去朝聖的印地安人一樣,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花了兩天兩夜,在第三天的清晨抵達,看見霧幕剛剛散去,這座印加帝國的最後據點慢慢敞現眼前,你也一定會陷入沉思:這些在高原上建起一片石頭城的印加遺民為甚麼丟下家園?他們去了甚麼地方﹖

其實回看一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人類所造的城市,丟掉的比留下來的還多。那些遺失在地圖上,空留名於史冊的城市總叫人想起「滄海桑田」四個字,研究它們的興衰其實也就是研究形塑人類文明的力量。

而在一切力量之中,自然最大。有些城就像龐貝這樣,戲劇化地毀於一旦;但有更多的城就像樓蘭高昌這些絲路重鎮,因天候變幻,居民離土他去,終於荒廢。

其實棄城也不是歷史裏才有的事,它就在我們眼前漸漸發生。馬爾代夫,整個國家在四十多年之內就會完全被水淹沒;洛杉磯和它所在的南加州,百萬年後終將徹底斷裂於美國本地,浮出太平洋外,現在我們將會目睹人力無法停歇的地震和火山暴發如何逐日改造這片都會地帶。

歷史就在眼前,一座舉世聞名的爵士之城失落了,很多年之後,人們或許會在曾經叫做新奧爾良的水域上,聽見若隱若現不知從何處傳來的鋼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