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我還是寧願相信小野先生的解釋,不想把人家想得太過奸滑。按照他的講法,他過去這十年來的變化是因為他發現壽司就是得吃得這麼快,否則食客的胃口容易倦怠。有趣的是,信服這套理論的年輕師傅似乎真的愈來愈多,日本很多鮨店都開始出現提速的現象,而且開始減少酒餚的數量,乃至於無,幾乎變得跟數寄屋橋次郎一樣。不過,我怕周先生誤會,以為我真的很贊同這種路數,所以必須聲明,我只是覺得這也是套言之成理的看法而已,並不表示我很喜愛這種急行軍式的節奏。恰恰相反,我還是鍾情於更悠閒更紓緩地吃飯,尤其是當你花了這麼一筆銀両的時候,何必搞得跟排隊吃拉麵似地緊張呢?
說了這麼多廢話,無非是想指出,不管你喜不喜歡,像數寄屋橋次郎這種店是不能輕侮的,否則大家就用不着為它展開那麼多爭論了。甚麼叫做輕侮,就是像林初寒小姐那樣,遲到四十分鐘,指定全熟的壽司,跟着還要和師傅吵架。或者有人會說,林小姐光顧的並非元祖本店,而是小野先生次子主政的分店。但那又如何?你甚至根本不應該在任何檔次的店家擺出這種態度。你會在意大利吃麵食的時候和人家大廚開火,駡人家麵條沒煮熟嗎?入鄉隨俗,豈非在異地作客的基本禮貌?千萬別搞錯,這不是甚麼歧視中國人的問題。反過來講,一個老外要是到了重慶的火鍋名店,聲明要吃不辣的麻辣火鍋,你會不會也覺得他很欠揍呢?
林小姐到底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而且已經公開道歉,我們不必老是抓着她不放。可是她鬧出來的這樁新聞,卻令我聯想起許多叫人擔憂的問題。其中之一,是今天的中國留學生到底有沒有在海外好好學習當地文化,有沒有試着進入當地社會?你看林小姐明明在日本唸書,怎麼會犯下初到外地的遊客才會犯的錯誤呢?我見過許多在異地過得如魚得水的學生,也認識不少真正有好奇心,放得下自己的孩子。然而,中國留學人數如此巨大,當然也少不了一些不夠敏感的青年。我就碰過這樣的例子,在英國上了幾年的學,家裏也不是沒錢讓他出外吃飯;可是到了街上的西餐廳,卻還是不懂得把餐巾鋪在腿上,他照着國內習慣將它壓在碟子下方。我最初還以為這是他刻意保持國風,想在海外推廣中式餐巾用法,一問才曉得他從沒注意到這個細節。我指着鄰桌他的同學叫他觀察,他恍然大悟:「對呀,他們原來是這樣的」。這是個小事,可以小能夠觀大。那種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出門在外,實在不可欠缺;世界不是只有自己而已,我們留學和旅行難道不就是為了明白這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