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梁文道:文人(東坡二之一)

【飲食男女】首先我要恭喜同文劉健威兄,今年出版的《港澳米芝蓮》指南裏頭,他有一家餐廳入選特別推介,還有另一家更榮獲一星,很不容易。這讓我想起二年前《米氏指南》剛剛登陸的時候,他好像還批評過這幫外來客不懂本地飲食文化呢。然而最近他卻感到《米氏指南》已經漸漸了解香港實況了,並且發現《米氏指南》的標準常常遭人誤解,頗有替之申冤的意思。開個玩笑,這到底是因為他了解了米芝蓮,所以米芝蓮也終於了解了他呢?還是倒過來,是米芝蓮發現了他,於是他也現了米芝蓮的奧秘?

為甚麼美食家多半是文人?那是因為「文人多大話」,別小看他手上一管禿筆,底下卻能流出五彩異色,怎麼說都好聽,怎麼講都有理;那怕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讀者也還是能夠同情和接受。當然啦,我這可不是在消遣健威兄;恰恰相反,我真覺得他三年前三年後寫過的評語都在理,也真覺得《米氏指南》有長進(更何況健威兄今年在發表感言早已申明利益:他是以星級老闆的身份談米芝蓮)。更要緊的是我其實正想恭維他,因為他讓我想起了蘇東坡。

蘇東坡好吃,人盡皆知。傳說第一個把「饕餮」從負面轉成正面意義的就是他,第一個以「老饕」自稱的也是他,根據是他作了一首《老饕賦》;「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可見這位中華第一美食家的名號是絕不虛傳的。你看「東坡肉」,全世界除了中國,除了蘇軾,恐怕再沒有第二個國家會以一位文豪的名字去命名一道菜了。我們幾時聽說過「歌德香腸」、「沙翁布甸」與「芥川龍之介拉麵」呢?由此乃知中國文化與飲食的關係是何等地情深意重,令人感動。

同樣地,中國文學談到食物的篇章之多,亦是舉世稱冠。吃到一樣好東西,以詩記之;人家請你吃了一塊頓飯,也要以詩記之;甚至將要請人來家裏吃頓飯,還得事先寫首詩介紹自己準備的菜譜。中國文人怎能愛吃到這種地步呢?比方蘇東坡,有一回他得了砂眼,人家告訴他不能吃「膾」(魚料理),結果他寫了一篇文章表達內心的掙扎:

「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予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子瞻不能決。口謂眼曰:『他日我痁,汝視物,吾不禁也』。」

簡單地講,他的意思是因為眼疾而戒魚,嘴巴就要很不高興了,覺得蘇東坡偏心眼睛,竟然為了雙目而限制口舌。然在他這番假想的對話裏面,嘴色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那便是日後如果得了瘡疾,嘴巴不能隨便吃東西了,它也不會逼迫眼睛不准看東西。結論自然是蘇東坡可以照樣吃魚。

大家所以喜歡蘇東坡,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他寫了太多這類無聊東西,就連吃不吃魚,都能弄一段眼睛和嘴巴的對話出來,其品性躍然紙上,真摯可愛,十足一個老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