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梁文道:改造中菜(海外中菜的危機二之一)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北京烤鴨名店「大董」的老闆去年提出了「改造中國菜」的口號,與梁子庚和梁兆基這些國際知名的新派中菜推手,一起在雜誌上討論中菜還可以怎麼走下去。在很多資深食家眼裡,這批人都有點「阿茂整餅」,不是中菜西吃,就是引入太多古靈精怪的新元素,把我們的國粹弄得不倫不類。我對這種路數的東西本來也一向是敬而遠之,淺嘗即止。但不知道是不是時間久了,試的機會多了,漸漸也就習慣了;甚至還開始能理解他們的用心。

例如大董,以一味烤鴨成名,是最最傳統的老東西,但他從來沒有停在這裡,反而不斷實驗,近日還跟上潮流,打起「分子美食」的主意。結果呢?竟然不錯,他推出的新菜都可口。反倒是烤鴨,選料太瘦,油脂不豐,略略顯得乾口。所以很多外地人慕名去吃烤鴨,我都勸他們不如叫點別的。為甚麼他要把肥美的烤鴨變成這樣?那是為了適應現代人的口味。為甚麼要把其他傳統美食「分子化」呢?原來是種使命感。

中國廚師近年在各種國際烹飪比賽中頻頻失利,還出現過五甲不入的慘況。這些比賽原不足道,起碼我不曾見過有哪一位有名有姓的高手會跑去淌渾水。可是大董很認真,把它看成中國飲食危機的徵候。許多人說外國人就是不懂我們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所以直到去年年尾,才終於有一家中菜館取得米芝蓮三星的榮譽。大董則認為這是自欺欺人的阿Q心態;人家那些洋專家見多識廣,甚麼東西沒嘗過?你中國菜就能把人唬住了?明明是自己不行,因循守舊,就不要把責任推到文化差異上頭。因此,他說了一句很重的話:「中國菜落後了」。聽起來簡直就像甲午戰爭輸給日本,大家快要變成亡國奴了。所以才有他們這批有識之士力行改革,中菜為體,西菜為用;為的是強國保種。

這份急切,我能體會。平常不出門,天天吃自己的魚蛋粉擔擔麵還好;只要一出國,看見外頭那些商場飲食廣場裡的「Panda Express」和「Manchu Wok」,你就一定心疼。為甚麼中國菜在海外淪落至此?搞了幾十年還是春卷和宮保雞丁?為甚麼一般老外想認真吃頓飯的時候不會想到中國餐館,只有叫外賣的時候才會思念炒麵的風味呢?在這場新甲午戰役裡頭,中國人還真又輸給了日本。雖然日本人也發明了加州卷和炸軟殼蟹壽司,也在超級市場的角落開店賣刺身。但是很多歐美人都明白,坐壽司吧請師傅發辦是一種高尚享受;相比之下,中國菜卻始終不脫「價廉物美」的老印象。

然而,正如當年中國精英面對列國叩關,分成兩派,一派主張維新西化,另一派則回歸傳統。如今「中菜危機」(如果真有這回事的話),你也可以有兩種判斷。一是像梁子庚他們,「改造中國菜」;二是返祖溯源,以中菜的本來面目掃蕩市面劣貨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