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星期一

梁文道:來一點多元文化主義

【am730-觀念】假如美國總統對外公開宣稱,他不能理解阿米許人為何還要堅持原始落後的生活方式;假如一位孟加拉的知識分子在報刊暢談伊斯蘭的保守愚昧;假如一個芬蘭網民在論壇公開呼籲因紐特人放棄自己的遊獵傳統,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你猜接下來又會發生甚麼事呢?有意思的是,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的情況,其實都曾以不同形式不同面目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而我們看似甚麼都沒有發生。

馬丁.路德金博士逝世四十年了,美國民權運動原來已經是五十年前的往事。在那一場震撼人心的大潮裏面,有一句口號令我久久難忘:「白色也是一種顏色」。這句話針對白人那種盲目種族世界觀,總是把世界一分為二,主流是白人,而任何其他膚色的種族皆可簡單納入「有色人種」類別,彷彿白色不算一種顏色,白人是一種超乎任何色譜之外的中性人種。這句話提醒了大家,原來白人也是有其特殊性的種族。不管他們在美國的人口比例裏佔了多少,也不管他們如何界定美國的主流價值,白人始終也只不過是一個族群罷了;相比起美籍非裔的說話腔調,白人的言語風格不是標準,它只是另一種族群的方式而已。

人大政協兩會期間,總是能看到少數民族代表穿上「民族服裝」,問題是為甚麼絕大部分漢人代表不穿「漢服」呢?除了服裝與歌舞表演,少數民族對大部分漢人到底意味著甚麼呢?曾幾何時,很多人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民族主義和族群政治都會自動消失。然而放眼全球,我們今天不僅看不見族群政治稍有緩解的跡象,甚至還越演越烈,到底族群之間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回顧美國民權運動的遺產,它的最大貢獻之一是把美國從一個「大熔爐」漸漸轉成一大幅五彩繽紛的「鑲磚畫」;從強調各個族群遂漸融入白人為主的主流社會,轉而重視各族群間的平等共存。在這個背景之下,近三十年來甚囂塵上的多元文化主義於焉成形。

把多元文化主義路綫走得最徹底的,大概就是加拿大了。為了留住離心甚深的魁北克,加拿大聯邦政府不只把法語列為官方語言,還要求魁北克以外各個說英語的州份一樣要在中學教授法語。雖然多元化主義在學理和實驗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難,但贊成魁北克獨立的人確實日益減少,而且它也的確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就是要主流族群發現我們也是個族群。

不要以為只有少數民族才有獨特的社會特性和生活方式;相對於他們,主流族群的社會特性和生活方式其實也是獨特的,而非無色無氣味的客觀標準。坦白講,我們常常忘記中國原來是個多民族國家,往往以為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只不過是種由服裝、歌舞和飲食構成的「風情」。

今年是藏曆和回曆的甚麼年份,有多少漢人知道呢?每當一個少數民族的中學生都用「普通話」(『普通話』這個中性的說法很容易使大家忘了它其實是個現代漢語) 記熟了唐宋元明清的王朝世系時,又有多少漢人知道吐番王國應該放在這段「正統」裏的那一個位置呢?化外番邦嗎?身為漢人,多元文化主義使我能夠更感謙卑地認識自己的局限,學習其他族群的可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