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梁文道:吃一片橘子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以烹調精進料理聞名的日本禪僧藤井宗哲曾經在一趟新幹線的火車旅次上遇見一位青年,這個年輕的上班族把公事包放在膝上當小桌,一邊喝啤酒一邊看雜誌,還拿了個便當出來吃。宗哲和尚注意到這位青年「是以看雜誌為主,順便吃便當。」他的行為「不過是把『進食』當作機能性動作;也就是將食物放入口中,機械地咀嚼後,經過喉嚨,最後儲存在胃袋。我好整以暇地瞥看過這位上班族,發現他的目光始終盯著雜誌,一點也感覺不到便當的存在。此後,我不知又遇到過多少這樣的人。這類人的飲食生活,可稱之為『機器人進食』。」

說來慚愧,我也是個進食機器人,常常一個人吃飯,而吃的時候也是丟不開書本雜誌,生怕浪費了吃飯的時間。再推想下去,平日的工作、午餐或飯局,豈不也是如此?為甚麼很多飯局明明叫了一桌子菜,走的時候總是剩下許多未盡的菜餚,偏偏回到家裡還會餓著肚子呢?那是因為在飯局裡頭我們往往掛著交談忘了食物。沒錯,食物不是主角。我很少聽到有人會說:「喂,有家餐廳很不錯,我們約xxx一起去吃吧,」絕大部分的情況是反過來,先想好要約哪些人吃甚麼,才去找個飯館成全大家的聚會。

無論是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看書報電視,還是一堆人找個吃飯的地方開會談生意,都是我們不想浪費時間的表現。真是諷刺,這可是個美食膨脹的年代,幾乎人人都是美食家,偏偏我們還會覺得吃飯是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大概心裡有個標準,覺得日常三餐又是必要的營生手續,可以隨便打發,任意填上其他活動;而美食,則是一種很特別很不日常的東西,必須嚴陣以待。

不過,要是我們用對待美食的態度去對待最簡單不過的食物,又會產生甚麼效果呢?去年,譽滿天下的越南高僧一行禪師訪港。在他主持的禪修營裡,他教大家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吃飯,吃的時候不要交談,全神貫注於眼前的菜餚,這就是所謂的「正念飲食」了。一行禪師曾以「橘子禪」說明正念飲食的方法:不要像平常那樣一邊剝橘子一邊吃,而要專心地剝開橘子的皮,感受它剎那間射出的汁液,聞它散發於空氣中的清香。然後取出一瓣橘肉,放進口中緩慢地嚼,全神貫注地體驗門牙咬斷它,臼齒磨碎它,舌頭攪動它等每一個動作,直到它幾近液化,通過食道吞嚥下去為止。

如果你這麼做,你會對一片最普通的橘子產生前所未有的全新感受;你會發現自己還用不著去買一枚昂貴的意大利血橘,因為你從來不曾知道甚麼叫做吃橘子。最美妙的,是這種修行還會引導你注意吃的過程,彷彿你不曾吃過。

比一行禪師的橘子禪更誇張的,是美國佛學導師康菲爾德(JackCornfield)的葡萄乾修行法,他教導學生們用十分鐘去吃一顆葡萄乾,很多人吃完之後竟然覺得太飽了!

我們不可能每一頓飯都這麼吃,但至少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練習心無旁騖的正念飲食。你也不用覺得它是個宗教色彩很濃的儀式,你只需要把它當成認識美食的基本練習就行了。正如飲酒,若連水的味道都分辨不出來,又怎談得上欣賞酒的複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