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梁文道:自助以色列(瑪納之一)


【飲食男女】如果可以避免的話,我是絕對不會碰自助餐的。可惜有些情況實在讓你別無選擇,比如一般酒店的早餐;又比如說超過十幾個人一起出行,為了省事,最好把大家都趕進自助餐廳,然後放牛吃草,各取所需。前兩個月去以色列,我又發現了另一種以前從來沒遇到過的狀況:那就是方圓十里,除了快餐,你只能找到自助餐廳。

死海大概是以色列最有名的度假區了,乾旱的沙漠配上一座廣大的鹹水湖泊,引來不少國際遊客,或在湖邊的沙灘上曬太陽,或在湖水上頭飄浮着曬太陽,曬乾一身白肉上邊塗滿的玄黑海泥,然後覺得自己變得更加健康。這一帶接連坐落着好幾家度假酒店,儘管不算太過熱鬧,但還是可以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好像去了地中海或者東南亞一帶的海濱勝地。問題只在於酒店之外沒有多少去處,酒吧加上美式快餐,十根手指數得完。

而酒店,哪怕是五星酒店,竟也只各設一間餐廳,裏頭從早到晚全是自助餐。我在以色列好幾處地方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景,人家以色列人全在自助餐廳的各個櫃台之間來回,表情愉快,即便是在軟飲機下裝一杯味道寡淡的調和果汁,也都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使我深覺慚愧,恨自己貪慾太重。但問題是那些加熱了半天的肉丸確實不怎麼好看,本來可以弄得十分可口的鮮魚也都被油水泡到霉霉爛爛。至於烤雞,我必須說,巴勒斯坦地區在這方面的表現要比猶太人優勝太多。為甚麼有這麼多的自助餐廳?為甚麼這麼多好酒店都把自助餐當成主打?又為甚麼,這些在以色列生活的猶太人看起來好像還都很滿意這種安排,沒有怨言,甘之如飴。

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地方的人會說自己不愛吃,以色列人也不例外。特別是安息日晚餐,這一頓,聽說是每個家庭端出自己拿手好菜,共敍天倫的美好時光。我有幸拜訪過一個保守派家庭,在他家享用安息日晚飯,確實見識到不少以前只在書本上看過的儀式和規矩,也確實感受到了人家的盛情。至於食物,我最多只能說它很有家庭風味,樸實無華;要是再加幾句美言,那可就違心了。「樸實無華」,我想就是對短短十來天以色列行程當中出現過的食物印象的最佳總結了。

就算坐在館子裏頭點菜,老實說,菜式的花樣也和自助餐廳所見相去不遠,烹調技法亦大致雷同。難怪有人開玩笑地說,光從吃飯這個環節就看得出來,這果然是個深具憂患意識的民族,再有錢也不願過度享受。若是真要享受,那就享受精神食糧吧。的確,好幾個晚上,我坐在車裏經過沿街的住宅,都能藉着人家窗口透出的燈光窺見室內一排排裝滿了書的書架,是我極少在其他國家看到的景象。也許,他們真把用心放在那些架子上頭,多於飯廳的桌子。以色列並不以美食著稱,這是我們行前就知道的事。畢竟中東地區最精緻的菜是黎巴嫩菜(請留意,這裏所說的中東並不包括土耳其和摩洛哥),接下來怎麼算也還輪不到以色列。

只不過這個猶太人主導的國家和周邊不同,雖然飲食不脫阿拉伯色彩,可它到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波蘭、匈牙利、俄羅斯、烏克蘭、希臘、巴爾幹、中亞、也門、伊拉克、德國、埃塞俄比亞、法國、英國、意大利……,多少個食制截然有異的國度,多少種深厚的烹飪傳統,那些移民難道都只顧着逃難,只掛住建國,卻忘了祖輩在他鄉寄居千年所學到的味道?這個國家是個嶄新的政治實驗,它本來也該是場令人期待的飲食實驗。可是到了最後,竟然自助餐就夠了。又或者,惟有自助餐,方能平等體現這麼多的支脈源流,展示猶太人在味覺地圖上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