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梁文道:左翼佛教

【am730-觀念】除了漢傳佛教不得不敬王者,其實自從推廣佛法最力的印度阿育王開始,各地的佛教都已經逐步找到了自己政權之間緊張關係的調解辦法了。例如武俠小說裏頭常見的法王,它指的絕非甚麼武功高強的番邦國師,而是以護教傳法為己任的國王本人。原始佛教本來沒有這種概念,它純粹是大乘佛教興起之後,為了適應政治現實才發展出來的說法。直到今日,中南半島一帶的南傳佛教在政治上還是享有很高的地位,泰國和緬甸固然以佛教為國教,尤其前者更有備受禮遇尊貴非常的所謂「僧王」。可是就在這塊佛教傳統最穩固,政府對佛教最友善的地方,卻發展出了一種關懷弱勢社群,與社會運動,甚至不惜抗衡當權者的「左翼佛教」。「左翼佛教」乃「Engaged Buddhism」的漢譯,「Engaged Buddhism」一般又被譯作「人間佛教」,以強調佛教入世人間的性格。

可是在中國佛學界裏,「人間佛教」通常指的是由太虛大師開啟,當今的星雲法師所推動的那種佛教傳統。這種「人間佛教」或許會教導生意人修心為善,甚至透過靜坐修持來增進自己的工作效率,但通常不會參與太過對抗性的激進活動。所以復旦大學的劉宇光教授主張把南傳佛教與歐美流行的那種「Engaged Buddhism」譯成「左翼佛教」,好和政治傾向截然不同的「人間佛教」做個區別。

早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從對抗殖民地政府開始,南傳的「左翼佛教」就已經發展得很興盛了。著名的越南高僧一行禪師曾經領導過反戰和平運動,泰國的素拉.司瓦拉差是坐過牢的反軍政府運動領袖,印度的安培德卡爾則是印度賤民解放運動的旗手,這些著名的佛教徒全都走上了一條不與當權者輕易為善,反而站在受壓迫者那一方的激進道路。就和我們最近看到的緬甸僧侶一樣,他們的表達方式是和平的,非暴力的;而且他們採用的方法也和一般社會政治運動不同,他們強調人心的解放與社會解放一樣重要,要改變社會的不公就不能忘記深藏在人類意識之中的偏見與執著。所以他們雖然也是一種反抗運動,但卻是很有特色的反抗運動。

根據劉宇光教授的研究,左翼佛教有一+共同特點,那就是認為我們不能再按傳統觀點,把貪、嗔、癡等三毒單純地放在個體層面,因此也不能以為個體的解脫就必然能導致集體的解脫。相反地,在現代世界裏面,「無明」(delusion)已經制度化,成了整個社會一部分。舉凡市場經濟帶來的階級剝削,種族偏見導致的社會隔離甚至屠殺,專制政府的壓迫,甚至工業化引起的環境破壞,都不再是個人修行所能解決的問題,真誠的佛教徒更不能輕忽他們對世間解脫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