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北京遇上西雅圖》在大陸票房極好,但我猜絕大部份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不曉得,片子裏頭的西雅圖景觀,其實有九成以上都是在溫哥華拍的。溫哥華最擅長扮演的城市,當然就是它的美國近鄰西雅圖,但是它還在無數的電影及電視劇裏權充過波特蘭、芝加哥、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乃至於紐約等任何一座北美城市。比起洛杉磯和紐約等北美前兩大影視製作中心廉宜,固然是大家喜歡來溫哥華取景的主要理由之一。可是我想,這座城市的模糊,可能也是它能被輕易裝扮成其他地方的原因。
雖然它的港灣美麗,會展中心頂上的白帆也不算不搶眼,不過溫哥華硬是少了一個地標,少了那種你閉上眼睛默唸它的名字時馬上就會浮現腦海的奪目形像。走在城區的路上,要是不用神的話,你也實在難以辨認出「這就是溫哥華」的獨特味道。唯有再慢一點,多逗留一陣,你才會從它居民的臉孔與言行之中,從某些街道角落的細節裏頭,發現這座城市的本色。
比方一輛巴士車身上的公益廣告,畫面是馬路中心的一列「雪糕筒」,旁邊的文字口號則是「每一根雪糕筒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的存在」。這則廣告是叫駕駛者當心路面施工工人的安全,同時多點尊重他們的辛勞。又比如溫哥華馳名的城市規劃,不僅看起來合理地分佈了自然與人工,還很尊重居民的意見。受影響地區的小學,還會給每個學生發一冊漫畫版的規劃藍圖說明書,好讓他們瞭解甚至參與這個他們未來將要長年置身其中的遠景。只有把這許許多多的片段串聯起來之後,我們才能明白溫哥華為什麼長年位居全球最宜居城市的三甲。
當然,它也有唐人街附近那片癮君子聚集的一小段街區,這個城市並非無瑕;但溫哥華實在有太多可以令人羨慕學習的地方。於是我的疑惑也就變得更大更深:為什麼香港這麼多達官貴人都有移居此城的經驗,但這些能夠塑造香港面目的要角卻沒能在「表哥」身上帶回來更多的東西呢?例如對人性的尊重,對環境的熱愛,以及對公平的推崇。莫非香港註定只能是個讓我們不計代價地去在它身上榨取的地方,而溫哥華則是別人費盡心血去替我們經營出來的度假勝地與退休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