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我們關於豪華郵輪的想像,盡皆源自一艘沉沒的輪船。由於它只經歷過一次首航,此後再也無人能夠見識它那傳說中的華美,於是鐵達尼就變成了幾近永恒的慾望對象——一場絕對得不到的幻夢,一座歷史煙霧中明滅不定的海市蜃樓。關於它的一切,只能愈說愈離奇,愈講愈綺麗;當然,這也包括了它曾經提供過的美食。所以這麼多年以來,無數餐廳還在嘗試複製這艘船上的菜式,把餐館裝點成當年的頭等艙,好讓做夢的人體驗一回真實。然而,在真的接觸過這所謂的真實之後,許多客人並不覺得如意,花了一大筆錢,他們卻常常追問:「就是這樣嗎?」彷彿嫌這齣古裝劇演得還不夠逼真,一切都和想像差得太遠。
或許是因為適應不了當年上流社會的飲食習慣吧。一頓十道菜的晚宴裏頭居然上了四道肉,肝醬和蘆筍這些現今常在頭盤出現的材料卻被放到了主菜之後。也許他們會懷疑昔人往矣,今天的廚房根本做不回當年船上大廚的水準。這些尋夢人往往沒有想到,很可能自己要找的只不過是則故事,由於時間的流逝以及影像的塗抹,漸漸被放大到扭曲事實的地步。
在我看來,今天任何一家認真複製鐵達尼最後晚餐的高級餐廳,其出品大概都比當年的原版要好。理由很簡單,技術;人類這一百年可不是白過的。如今我們擁有的冷藏技術根本是一百年前所想像不到的,就說那道 Homard Thermidor,難道當年保鮮龍蝦的方法竟然要勝過現在?事實上這是所有郵輪餐廳的基本局限,從一開始在食材的新鮮程度來講,它們就要落在所有地面食肆之後了。尤其海產,航行在大海上的郵輪偏偏離海鮮最遠;除非它把自己當成漁船,天天逼令船員捕魚。沒錯,地面上的飯館也不會每樣食材每天進貨,但它的靈活和彈性絕對是船上廚房不可比的。一位海上大廚常常得在啟航前十幾天就設計好所有菜單,按單備好所有材料,完全沒有因時制宜這回事。
第二,儘管坐得起鐵達尼號頭等艙的只有區區324人,但這也就意味着它的專屬餐廳每天都得準備324人份的餐飲了。請問,現在有哪一家星級食肆會做到這麼大的客量?這又是另一項郵輪餐廳的限制,它要應付的客人實在太多,廚房細心調治每一道菜餚的時間實在太少。愈是以大為賣點的「豪華郵輪」,問題就愈嚴重。在那些動輒同時坐上千把人的雙層大飯堂裏用餐,你就應該當係「去飲」,千萬別抱太大期望。
好吧,我知道有些只容三百多人乘坐的「六星級」小船,而且每次泊岸都要找機會搜羅食材(他們甚至備有「陪大廚逛街市的旅遊項目」;但假設你真正講究飲食,特別挑剔美酒,你能容忍一箱箱波爾多頂級佳釀天天就在海浪上那麼晃呀晃嗎?這也是郵輪飲食的基本限制,既然是船,它就得擺動;既然擺動,它就不可能是存放好酒的理想環境。更不必說當今安全規則層出不窮,各種煮食爐具無法像岸上餐廳那麼隨心所欲。
這並不是說郵輪吃喝一定很糟,而是說它很難做得太好;如果真有能弄到可以跟地面一級餐廳拼上下的,那它背後的團隊和花掉的工夫就一定很厲害了。這也就是為甚麼每當評論者要誇一艘郵輪的時候都愛說「它的餐廳就和岸上的一流餐廳差不多」,但大家絕不會反過來說福臨門的水準拍得住郵輪。而且早在鐵達尼的時代便已如此,那些頭等艙生還者總是在回憶中把船上的散點餐廳(á la carte restaurant)形容為「The Ritz」。
只有傳奇,才會使我們就算坐在真正的「The Ritz」裏頭,卻依然覺得它比不上那艘沉在海底的鐵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