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梁文道:旅行依然文明的日子(鐵達尼的最後晚餐之一)

【飲食男女】儘管美國經濟不景,但美國人依然是全球郵輪產業的最大客源,所以阿拉斯加、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才會成為船來船往的郵輪勝地。雖然美國人這麼喜歡郵輪旅行,可他們對坐船這件事還是有些擔心的。叫他們焦慮的並不是再度遇上觸礁沉船這等攸關生死的大事,而是旅途歸來會不會再增一圈肚腩肉。

坐郵輪為甚麼一定會發胖呢?你看許多人搭完船回來怎樣吹噓它的好處就知道了,他們總是強調吃甚麼都不用錢,愛點多少就點多少,從剛起床送到客房的咖啡麵包,到一頓正式的早餐,接着午飯、下午茶,然後是盛大的晚飯;還不夠?別怕,午夜說不定會遇上甜品消夜自助餐呢。這種吃到飽,飽到死的郵輪文化實在很美國,純以數量取勝。我坐船的時候見到那些腹大便便的美國人排隊等吃自助餐(近年中國人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了),再看他們盤子上的漢堡雞腿燒牛肉,愈看便愈不明白郵輪一定要加上「豪華」二字來形容,而豪華又必定等同美食這個觀念是怎麼來的。

聽前輩說,那是因為從前在郵輪仍未如此大眾化的年代,它確實是種既豪華又以美食著稱的旅行方式。再懷舊下去,就得追溯到上世紀初那段所謂的「golden age of ocean liner」了。那年頭,來往歐洲和北美橫跨大西洋兩岸發達地區的唯一方式就是郵輪,那是一段郵輪與紐約摩天高樓的裝飾藝術和愛德華風格的倫敦,以及巴黎的「美好年華」共同薰染出華麗燈暈的歲月。那年頭的郵輪,他們說是「旅行方式仍然文明的日子」。比較文明的意思就是LV旅行箱還沒裝上輪子,因此必須由傭人一件件提上船艙,裏頭裝了好幾頂放在帽盒中的洋帽,與數不清件數的高級訂製服。比較文明的意思還是船上不吃自助餐;願意的話,倒有戴着白手套的侍應奉上源源不絕的魚子醬。這種比較文明的旅行之精髓盡在以下一則流傳至今的笑話:

一個乘搭頭等艙的旅客在瑪麗皇后號上的專屬餐廳點菜,翻了半天餐牌,還是不夠滿意,於是問侍者:「難道你們沒有烤象鼻嗎?」然後侍者眉毛也不揚一下地答道:「這個嘛,先生,就得看您是喜歡印度象還是非洲象了。」自視甚高的老歐洲貴族和炫耀羽毛的新美國富戶,有求必應的侍者和不失體面的管家,即將由極盛轉入衰頹的殖民帝國,以及任人魚肉的第三世界,還有那些海平面下的無名大眾;這便是屬於鐵達尼的時代了,一切郵輪傳說的核心,注定要撞上冰山葬身大海的錦衣玉食,「旅行依然文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