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梁文道:自從家裏多了一位外傭

【飲食男女】自從有了外傭,很多家庭的吃飯問題就起了重大的變化。

雖說男女平等已經是這個社會不可動搖的共識,可是許多性別分工的習慣還是頑固地存在,很少人會覺得有需要去挑戰;比方說誰來做菜。我猜,在大部分家庭裏頭,煮飯可能仍是主婦的責任(尤其晚飯)。儘管有些老公喜歡做菜,而且做得真比太太好;儘管有些主婦也要出外工作,而且下班的時間不比丈夫早;可是廚房,始終被認為是塊女人的屬地。

有個家傭,情況就不一樣了。主婦其中一樣最「天然」的職責因此得以釋放,此後她不必再親自洗手下廚做羹湯,只要好好管理這個廚房。偶而,碰上周末或者假日,她才會全心全意花工夫去準備一頓晚飯。這頓晚飯要比一般晚飯隆重,做和吃的時間都比一般長,而且一家人面對它的心情也不一樣。這種晚飯我們不妨稱之為「愛心晚餐」,是一位工作女性恢復傳統母職,表達自己對全家人關愛之情的晚餐。它的材料可能是很昂貴的,工序也可能是很繁複的,因為一位母親常常會感到壓力,她必須在這頓飯裏表現出高於女傭的技巧與能力。總而言之,同樣是在家吃飯,周末主婦做的這一餐和平日家傭做的家常飯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就和丈夫與子女只在母親節或者母親生日那一天才會做的飯菜一樣,它不是日常,而是一種別具意義的儀式。

自從有了家傭(除了菲傭,這二十多年還增加了不少印傭與泰傭),家庭晚餐的親密就不再是必然的了。

有些人不願請外傭,理由是不想家裏莫名其妙地多了個陌生人。畢竟家是每一個人最私密的地方,我們可以在裏頭摘下面具回復真性情;要是忽然多了一個外國人,而且還是把這個家當成自己工作地點的外國人,多少會叫人有點適應不來。

假如家中有個外人住着你不習慣,那麼你該不該請她同桌吃飯呢?我以前曾經寫過,同桌吃飯是人類形成社群的基本機制。凡是能在一起吃飯的,就是自己人;凡是不能在一起吃飯的,便不是自己人。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家庭成員是自己人中的自己人,一家人同桌晚飯則是這家人確認自己身份和彼此關係的重大場合。這種場合要不要請一個外國人坐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呢?這還真是個很傷腦筋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外傭的角色。她如此親密地捲入了我們的家庭生活,可是我們往往連她老家在那都搞不清楚,甚至連她本名的發音也唸不好;她到底算不算是自己人呢?

有時候,我們會友善地邀她一齊晚餐,因為分開吃飯的階級意味我們受不了。不管是在我們吃完之後才吃,還是讓她在廚房裏自己吃,這種分隔方式太像往昔好人家對待下人的方法,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氣氛。

最有趣的是好意不一定會被欣然接受。你以為只有你會為這個問題苦惱嗎?不,你的外傭和你一樣難堪。有些人會欣賞你的態度,覺得這是尊重;有些人卻會為此倦乏,覺得這是私隱的再剝削。她住在我們家裏,好像侵犯了我們的私隱;然而,反過來看,她又擁有多少私隱呢?她或許會有自己的小房間,或許不。她或許每天會有一定的私人時間,或許沒有。她或許可以拒絕讓你查看她的私人所有,或許不可以。最最起碼,我們面對的私隱問題是她也要面對的。所以,在吃飯這一點上,她可能真的不想再做你的自己人了,她只想一個人吃,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躲進廁所,坐在馬桶蓋上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就這一剎那,我是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