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觀念】《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恩格斯曾經預言,未來的婚姻將不再和金錢與權力相關,而是純粹愛情的產物。那個「未來」,當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模式消滅之後的未來。可是不知道是否因為資本主義始終存在,而且沒有半點快要消亡的跡象,金錢與權力仍然與婚姻共存,你儂我儂,難分難解。或者我們還可以換個角色思考,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說的,婚姻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制度,也許是氏族間的交易與結盟、家族財產繼承的必要手段,也許是歷史上居於弱勢的女性尋求保護的方式;但它從來都不能只是婚姻雙方自由戀愛的結果,因此恩格斯想像的那種未來,可能真的只是一種幻想而已。
基本上,完全只在乎兩人之間自由選擇的那種婚姻才有可能實現,愛情導致婚姻的連鎖關係也才終於被大家確認下來。根據這種還很年輕,但又好像很自然很正常的婚姻觀念,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前提,而愛情則是超出言語不可量算的神聖關係。然而,我們又為甚麼還要講究「理想對象」並為之開列條件呢?而類似於傳統相親的徵婚,為甚麼又會在今天的中國大行其道?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相當惹人爭議的一組調查,它告訴我們廣東有六成女大學生理想對象是「富二代」少爺。於是許多人就斥責時下年輕人唯利是圖了,就像慨嘆電視劇《蝸居》的女主角甘做「二奶」一樣,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明證。
這幾年聽得太多女孩子攀結權富的故事,我也覺得有些困惑,為甚麼我在資本主義社會香港就很少聽見這類說法呢?那些女孩要不是在職場中認識了和自己層級差不多的同事,就是早早在校園裡締下了大半生的姻緣,所謂「嫁入豪門」,往往又不過是娛樂雜誌裡的話題,而且說的時候還不脫一絲嘲諷的語氣。再想深一層,也就釋疑了。像香港這樣的地方,如果婚配雙方的收入都不太好,人脈也不太廣,他們還是勉強能過得上起碼的日子。有病不一定看得起最好的大夫,但公立醫療價廉物美;孩子上不起最貴的學校,可義務教育是真正的義務,只要成績好,不用負債不用走後門也能一路上到大學;遇到甚麼麻煩,執法單位和司法體系算是公正,你不必太過擔心自己人微言輕;各種社會福利制度一定比不上最發達的地方,然而大家也不至於要用一場婚姻解決父母親友的養老生計。
也就是說,儘管愛情和婚姻的必然關係只是一種理想一種傳說,但有些地方還是可以為它的實現提供一些物質與制度的條件,例如香港。相反地,假如這是一個贏者通吃的社會,那麼婚姻就很有可能會回到以前那個時代了,成為一個人力爭上游的主要渠道;又假如這還是一個男尊女卑,性別權力分布極不平等的社會,那麼女孩想要「往上嫁」的動機就更是情有可原了。
再假如我是一個接受調查的內地女大學生,說不定我也會回答:「我想嫁給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