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梁文道:使食物不朽的方法

【飲食男女】要怎麼欣賞食物才可以使它不致毀滅呢?辦法就是不要碰它,不要把它放進嘴裏。不可嚼爛它,更不可消化它,使它完全保持在未經食用的靜好狀態。換句話說,那就是抹去食物就是做來給人吃的本性,讓它變成一個純供視覺觀賞的對象;只可遠觀,不可近褻。

法國畫家塞尚是公認的現代藝術之父,你看他畫的蘋果就懂了,那些蘋果以及其他常常出現在他筆下的食物都有點不正常。首先是位置,它們不在餐桌,不在市場,反而被擺在一張類似畫枱或書桌的平面之上,一看就知道不是給人拿來吃的。其次是它們的關係;蘋果和花瓶放在一起,奶瓶則和洋葱做鄰居,不像以前的畫家那樣,總是把有關係或者可以做成一頓飯的食材畫在一塊。最後是這些食物都很難引起觀者的食慾;比如蘋果,前人多半把它畫得嬌艷欲滴,而塞尚的用色卻總帶着一股灰拙的感覺,彷彿那不是一顆真正的蘋果。

令食物看起來不像食物,使它們脫離一切正常的背景和脈絡,這就是塞尚現代的地方了。與其說他是在畫食物,倒不如說是在假借食物來實驗他心目中理想的構圖、形狀與色彩。他把互不相關的食材和器皿擺設在一起,看重的自然不是它們能夠合成甚麼意想不到的美味,或者別具深意的象徵;而是它們共同構成了一種視覺上的趣味。那些蘋果不在餐廳的果盤裏頭,卻在一個畫家的工作室之中,這就更能說明塞尚的用意了。他想創造一個與外界隔緣的藝術世界,徹底脫離日常生活的功效考慮,也徹底脫離社會習慣的認知脈絡。在這個世界裏面,蘋果不再是一種香甜可口的水果,不再是一個令人類從伊甸園墮落到的誘惑象徵;它只是眼睛的對象,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些悅目的視覺元素。這就是現代藝術的源頭了;藝術就是藝術的目的,不替政治、財富與宗教服務。

自此之後,食物方才不朽。

因為從前的藝術家總是喜歡藉着食物說教,或者刻意在一塊肉上描畫蛆蟲的鑽動,或者在一籃子漂亮的蘋果上繪寫出腐爛的迹象,好讓觀者領悟肉身必朽的道理。尤其是十七世紀一批荷蘭靜物畫大師,為了滿足富裕贊助人的虛榮,他們能畫出最華麗最繁盛的宴會景像;但是受限於清教徒倫理所要求的儉樸謙卑,那些食物也還是難免於敗壞的預兆。哪怕是最新鮮的鯉魚,最脆嫩的萵苣,完美得看不出一絲缺點,有些藝術史家還是認為它們能夠帶來盛極而衰的暗示。人類貪慕肉慾,可這肉身就和那滋養它滿足它的食物一樣,終究要面對敗散消解的命運。

食物不可能永遠新鮮,除非你像塞尚一樣,把它們變成一堆不可食用甚至不引人流涎的形象。然而,這就類似於那些塑料製造的食物模型;不朽,但卻絕對不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