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4日星期三

梁文道:「香港不只是經濟城市」研討會 阻礙香港前進的三種討論

【明報-論壇】描述香港,應放棄三組常用的說法,以免再浪費資源,即:

香港是否已經衰落;

香港是否政治化了的經濟城市;

親中派與民主派的對立。

這三組討論極有問題,阻礙了香港的前進。

香港衰落 意味過去很好?

近年不停有評論指香港正在衰落,但這即表示香港曾經輝煌、美好,但97前的香港真的很好?在不少人眼中97前並不比現在好得很多,當時已有很多貧窮人口,一些既得利益階層會覺得97前相當好,今天利益受損,故覺得衰落了。但對於很多97前覺得香港不是太好的人,其體驗不是由很好變為衰落了,而是從「幾衰」變為「更衰」。

第一個問題是,若我們真的相信「香港衰落」這套理論,很容易將過去投射為一個很美好的香港,並指導了目前的方向,亦是香港的問題所在──努力地回到過去,很想找出過去成功的經驗在哪,如何返回過去。

港人今日是真正向前望還是懷鄉懷舊?懷舊的人心中過去的香港,是個謹小慎微、注重經濟發展的城市。很多時我們覺得過去香港是一個好的香港,乃在於他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城市,97前的香港沒有那麼多政治化的問題,這說法是否有道理?

從來沒有人解答為何我們有這麼多二元對立的討論方法,例如經濟為何與政治是對立的?為何政治就等於不穩定、有爭論?經濟就等於穩定、和諧?要和諧、穩定、經濟,就不要爭論。

這想法限死了我們的想像力、定位,佔去很多資源,進行這種討論──香港應該是經濟城市還是要政治化──是很不智的。

政治等於不穩定?

我實在不明白什麼是經濟城市,什麼是單純的經濟人,我知道我是一個整全的人。經濟發展很重要,但屬於手段多於目的,目的可能是更好的人生,更快樂的人生。

我們要放棄香港衰落這一描述方法,也要放棄香港是否政治化還是經濟化的討論。

第三種要放棄的討論方法,是親中與民主派的對立。

「親中」這概念很多時與左派掛,但很多被指為「左派」的言論,其實是非常右的,這左與右的標準是國際或學術界上左右的區分。

為何「親中」被稱為「左」,這是歷史關係,親中被指為親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當然是左。但當親中的內容在變時,左的意思也在變。

以親中與民主的對立作討論問題的方法,並不準確。我認為應該創立一個新名詞,叫「親中派對」。以英文稱之,即「親中party」,即快樂及黨派的意思。

其實香港現時有太多人親中,但卻不被現時「親中派」這名稱所吸納,故要建立新名詞。親中有很多種,你在說哪一種親中?是說與中聯辦親近,還是說住在羅湖深圳每日到香港打工,哪一個較親中?香港有很多人到北京上海珠三角工作,他們又是否親中?

現時有些年輕人很愛中國,不是仰慕現領導人或對現政權有太多認同,而是喜歡上海酒吧的氣氛,覺得認同中國很有型,有人認同中國是因為北京有一隊最前衛的搖滾樂隊,因此很愛中國,想到北京投入流行的波希米亞族,他們又是否親中?

按現時親中派的內容,很多人也不被包括在內,故應以「親中派對」稱之。他們又是否一定不認同民主派的理念?一個很愛上海酒吧北京遙滾樂隊的年輕人,會否不認同民主派?未必如此。

親中定義在變

「民主派」這概念也很奇怪,全世界今天討論政策方向時,很少見到其他地方這麼標榜民主這價值,而又可以衡量所有政策。

香港應重新界定左右是什麼意思,我們應重劃香港的政治討論光譜,協助我們分析政策。

以邊境稅為例,親中與民主派為何會是有效的立場?如果用國際上通行的左與右光譜,反而可看到兩者的分別,右傾政黨會如何看開徵新稅,背後比較容易有一貫的邏輯,容易與市民大眾溝通。

上述三組討論都極有問題,阻礙了香港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