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5日星期六

梁文道:狗皮怎成了膏藥

【信報財經新聞-書海迷航錄】小時候身體有點不適,就會從大人手中接過一瓶保濟丸。這多年過去,我離棄了保濟丸,吃過各式各樣感冒藥、止痛劑和止瀉劑,身體早成了諸種專門西藥調理而成的脆弱空殼。所謂久病成醫,現代人其實都被訓練成了自己身體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有胃痛,在嚴重到自覺非得看大夫之前,我們已經知道要先來咬一口胃藥。一人身兼病人、醫生和藥劑師三種身份,靠的全是成藥,尤其是西成藥。現在我家的藥箱就在大門旁的架子上,名副其實有「看門口」的味道,可裏頭最顯神效的,居然還是保濟丸。不知是不是人老了,連身子也懷舊起來,幼年常用的中成藥是我如今的萬靈丹。連帶轉變的是整套「診斷」自己的方法,一套套的徵狀都轉換成了民間中藥的語言。我依然是自己的臨時醫生,只是開始回歸本土,做了個中醫。

藥房裏各種成藥混在一起,家中藥箱也不計東西,我們很少意會到中成藥原來是另一個物種,體現著不同於西藥的形狀,包裝、審美觀、營商理念、行銷手法、醫學傳統以及文化價值。狗皮為什成了膏藥,六神何以煉成一丹,裏頭均大有學問。我認識的吳文正是個有社會關懷的攝影記者,拍籠屋居民拍露宿者。料不到幾年來原來他一直在查考香港中成藥的資料,翻閱一百年前的報紙,尋訪藥廠老東家,想方設法地追索各種藥品的包裝和製作方法,結果成了這本圖文並茂的《香港葫蘆賣乜藥》。

一掀開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大量的圖片讓人不只看到中成藥別具一格的精美包裝和繁複裝潢,還意識到這果真是另一種文化的成品。例如藥盒上常見的「主人真相」。把老闆或創辦人的肖像放在產品包裝之上,本是西方產物,卻大盛於中成藥。且看直至今日,還有多少西藥會有這些以人格作擔保的設計呢?另一方面,不少中藥的主人肖像之所以不用照片,選用線筆勾畫,並非技術問題,而是怕,相片太真,要有所避諱。可是就算有這些人像,還是不能杜絕無良商人的行冒或影射(「影射藥品」也就是外觀設計甚至取名極為近似另一成名藥品的產品,亦為中成藥現象之一)。所以得在設計繪圖和包裝材料上下苦功,間接催生了中成藥精緻繁麗的外表。要取信於用家,就算盒裏的說明書也不能放過。難怪早期的說明書看起來像地契,後來的像紙鈔和股票,這都是不同時代的信用象徵。單是真假和可信度一個環節,已經能說出這多故事,其他方面的豐富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本書實在不只是一本中成藥設計考,簡直還是部民間中藥百科。舉凡名店歷史(如王老吉、陳李濟)、藥壇掌故(如梁國英藥房)、藥品類別(藥油和丹丸都是中藥獨有)、製藥方法、蛇王鐵打等一應俱全。比方說印度神油,看過這書我才知道原來它是香港產品,取名印度只因為印度夠神秘。還有什「撞紅丸」,專為男性與正逢經期的女性做愛之後驅毒!這兩種東西就用不著了,這本書呢,就且放在門口藥箱旁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