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你去幾個大城市看看,韓國家電汽車的廣告簡直無處不在,很多人都把Samsung和LG當成了高品質的同義詞。我聽說Samsung甚至在印度推出過一款洗衣機,專門適應當地經常停電的問題,它上頭有個旋轉把手,就算斷電,也能用手攪出很不錯的效果。所以韓國家電征服全球,徹底打垮日本幾家老大哥,還是有道理的。你能想像那班凡事追求完美原則的半澤直樹會設計一款停電時還能人肉發動的洗衣機嗎?
韓國的崛起,是個分析國家軟實力的好案例。今天世界各地有那麼多人認識韓國甚至喜歡韓國,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外交官做對了甚麼,而是因為Samsung太過厲害,是因為「韓流」太過猛烈,江南style太過騎呢,韓劇劇情太過慘情,韓國整容醫生太似上帝。這一切民間產業力量的總合,要遠遠勝過任何國家官僚機構的自我宣傳,替這個半島國家打下了一整座花花江山。
然而,就像日本一樣,我們也都知道韓國政府最喜歡「指導」經濟,與業界「充分合作」。幾乎在一切得以茁壯得以輸出的韓國產業背後,都有一隻看得見的大手在替它開道擋禍。而且這隻手介入其中的深度,便連當年日本的通產省都比不上。那麼,這是不是說明了積極干預果然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靈丹妙藥呢?
大概是看準了全球都在迷戀口腹之慾,電視飲食節目要比色情電影更易讓人上癮的契機;又參考過泰國政府用泰國菜作創意產業輸出隊前鋒的經驗;韓國官方遂決定要在飲食業上大展拳腳。繼「Hallyu」(韓流)之後,他們隆重推介「Hansik」(韓食)。並且不搞則已,一搞就是大手筆,完全把「美食外交」當回正事,讓派駐各地大使館出面,請來華盛頓國會議員這種級別的政治人物,共赴《大長今》式的宮廷晚宴。重頭戲則是牽頭成立一個叫做「韓食財團」(Korean Food Foundation)的基金會,一年投下接近兩千萬美金的經費去向全世界介紹韓食。這個中文官方名字很奇怪地叫做「財團」的機構到底做了些甚麼呢?大家不妨上它的網站看看(http://www.hansik.org)。
這還不止,韓國官方甚至幹了一件全世界政府都不會想要去幹的事:自己跑到紐約去開餐廳。前兩年消息一出來的時候,大家就抱着等看好戲的心態,尤其是紐約一大幫已經在這行幹了很多年的韓國僑民。他們很期盼嗎?不,他們等着睇佢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