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
梁文道:南洋香港
【蘋果日報】我常常在王家衛的電影裏面看見一個被忽略被遺忘的香港,它的存在如此真實,但又似蜃樓一般,浮沉在昏黃懷舊的光影之中,乃至於當我這麼對人家說的時候,老是被人當成笑話。
那是一個怎麼樣的香港呢?那是個張國榮飾演的旭仔要去菲律賓尋找他的生母的香港,也是個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說去就去新加坡的香港。這個香港,每個人都看到了它的老舊,還有很多人在裏頭看到了一點傳說中的「南洋」。的確,那個年頭的香港恐怕根本就是南洋的一部份。既有從上海南下星馬,再轉戰香港的邵氏兄弟;也有從仰光起家,把生意帶到香港來的胡氏兄弟。那時候的香港,街上的冰室會賣咖央多士,家裏的零嘴少不了椰子糖。在這一座已然遠去的香港城,一個人的媽媽怎麼會好端端地跑去菲律賓,似乎是一件不必解釋的事。另一個人又怎麼能買張船票就去了新加坡,就像我們今天去南丫島一樣隨便?這同樣用不着解釋。
這個香港已經不見了。今天在香港大學上學的學生甚至老師,有誰曉得「陸佑堂」的那個陸佑是什麼人?當然,你可以像維基百科的詞條一樣,介紹他是「香港著名華僑實業家、金融家、慈善家」;但這一句簡單的話恐怕難以涵蓋他複雜的身世。到了馬來西亞關丹,你會發現當地華人把他當成自己人;而廣東江門與新會,說不定也把他看做是自家的榮光。那他到底算是什麼人呢?
什麼人?這是個在現代國族主義與各種地方身份政治興起之後,才變得如此重要的問題。執着這個問題,或者堅持香港人自成一路的史觀,又或者義無反顧地擁抱大中國的身份,你便看不清那個在江海之中人來人往的老香港。
董橋生在印尼,蔡瀾生在新加坡,邁克最早的專欄則開在大馬的報刊上頭;可今天我們就都說他們是香港作家好了。那段往事,那段回憶,且都當做電影,曲終,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