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我們香港人管叫被廉政公署調查做「飲咖啡」。
說起來,我也飲過一次「廉記的咖啡」,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我一個小文藝青年,跑去參選「選舉委員會」的文化界代表,有點像近日「八十後文藝青年」參選藝術發展局,只是我搞局的興趣比較大,沒有今天這幫可畏後生的認真,結果自然落選。沒想到落選之後竟然還接到廉署的調查邀請,理由是我在參選經費一事上有遺漏。那年頭我日子過得苦哈哈,不怎麼把錢當回事,由於根本沒有甚麼競選開支,也就以為甚麼都不用報了。
無論如何,我還是去了趟廉記。甫坐下來,還沒等到調查人員開口,我就興致勃勃地先問:「是不是有咖啡可以喝?」。廉署的成員都是斯文人,客氣禮貌,他們一聽我這麼問,便有點尷尬地笑說:「其實你也可以喝別的」。不,我就想喝咖啡,我喜歡咖啡。然後咖啡就來了,倒在一個厚陶杯裏,樣子像是普通茶餐廳的貨色。而它的味道也實在尋常,幾乎就是即溶咖啡。我非常失望,那一刻還猜這是不是因為我的案子太過「碎料」,所以他們就拿最低級的咖啡奉客。假如我是個金融大鱷,又或者幹了一票數以億計的內幕交易,他們又會不會換上一款高級點的現磨咖啡呢?果然,我這案子沒有任何下文,律政司決定不理我了。
根據張俊峰的《廉政公署啟示錄》,「到廉署飲咖啡」一說的由來是:「廉署成立初期,從英國聘請了一批資深警務人員擔任廉政先鋒,也許是出於英國人的生活習慣,當他們邀請受疑人或證人到廉署錄取口供時,大都會順便問對方要否喝杯咖啡」。漸漸地,這杯咖啡就出名了,甚至遠播域外,不只大陸同胞都曉得是怎麼回事,就連馬來西亞也把涉及廉政的問話調查叫做「飲咖啡」。
「飲咖啡」是被廉署調查的委婉說法,「喝茶」則是被大陸「國保」問話的隱喻。大概因為我是「境外人士」,不歸「國保」管,所以至今未曾喝過他們這盞茶。可是我一大幫朋友「喝茶」的經歷可就豐富了,說不定能合撰一部《國保茶經》呢。據他們說,有時候「喝茶」不一定是喝茶,而是吃飯。某些地方的「國保」會請你上家有聲望有地位的館子,開間包廂,叫來一大桌好菜,不管你如何解釋自己不餓都沒用,最後你才發現按桌大嚼的全是他們那夥人。乃至於有人懷疑「喝茶」其實是種公費吃喝的藉口。但另些人有不一樣的遭遇,他們也上館子,卻自己點菜,並且不貴不叫,叫得服務人員連連點頭稱善,「國保」則面面相覷神色尷尬。到後來,還有「國保」要臨時跑下樓提款救急。
我很佩服這群朋友,他們喝茶喝出了藝術,不管是喝茶、吃飯,還是乾巴巴兇狠狠的問話,皆能應付自如不動聲色。有一陣子,網上甚至開了個叫做《喝茶記》的網站,大家在上頭交流經驗,很是熱鬧。又因為近年喝茶的人實在太多(最年輕的聽說是個十來歲的中學生,六十周年國慶前夕,他在博客抱怨慶典步操的排練既辛苦又沒意義。一個國家如果搞到連十幾歲發育尚未完成的孩子都要抓去喝茶的地步,你說它還有甚麼出息?),所以網民又發明了「」這個怪字,合「茶」「查」於一身。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出來了,從南到北都有人立即召開祝捷會,這種會號稱「飯醉」,字面看是「飯飽酒醉」,用粵語唸卻有「飯聚」的意思。然後「國保」又出動了,真把「飯醉」當「犯罪」,請去一大批人喝茶。那晚我孤伶伶地無罪可犯,只能在電郵裏看朋友喝茶歸來報平安,信裏頭的自在與喜悅看得我倍感寂寥。
「飲咖啡」與「喝茶」都是些比喻性的說法;前者是嫌「被廉署調查」不好聽,於是委婉一點;後者則是主動的笑謔,頗有點杯酒論英雄的灑然氣概。再加上「飯醉」,這三樣東西恰恰皆與飲食相關。何以如此,我百思不得善解,只能說這是國人本色,天下大事莫不盡付杯觥壺飧。
第二天,我終於有了和朋友們聚會的機緣。我這朋友多少年沒喝過咖啡了,他昨夜卻興奮地竟夜無眠,還起身沖杯咖啡助興(網上還有人說自己戒酒數年,昨天也忍不住開禁暢飲)。今晚,我們一起喝朋友自家茶園產的普洱生茶,一人一小盅,舉手碰杯,「給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