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梁文道:他不在廚房就在電視(名廚的通貨膨脹二之一)

【飲食男女】聽說 Gray Kurz回來了。

八、九十年代,香港最紙醉金迷的年代,他在當年繁華的地標麗晶酒店主理過布侖餐廳,後來去了紐約,在那裏開了自己的餐廳,終於躋身世界名廚的行列。

那個年頭,維多利亞港對岸的文華酒店裏頭還有另一個廚師正在鑽研自己的技術,等待屬於他的時刻,那就是 Jean-Georges Vongenchten了。果然,他也走了,後來也去了紐約,並且開創了比 Gray Rurz更顯赫更龐大的帝國。

十年前,他曾回歸文華,以他旗下的二線餐廳 Vong風騷過一陣子。如今 Vong早已停業,讓出位子給另一位名廚開店賺錢,回歸後的 Gray Kurz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宣傳說這家新開的餐將由 Gray Kurz「主理」,但坦白說,我不太相信他真的會天天站在廚房裏頭燒菜;就算他會,這恐怕也是暫時的,遲早他要再開分店,學習其他同行,染指全球。

在這個廚師都拼命想把自己變成品牌的時代,我卻愈來愈不信任那些經常在電視上露臉的名廚。我知道這麼說會得罪人,傷害了我和一些朋友的關係;可是說真的,假如你一天到晚要忙着拍照做節目,甚至帶團到處旅遊玩耍,你該叫我如何相信你的廚房仍然是你的呢?

另一個走進香港食壇的名廚是新加坡的 Justin Quek。很久以前他還在彼邦為人打工,我慕名而去嚐過他的手藝,確實有一份亞洲法國菜廚師中少見的細緻。

後來他紅了,上海和台北兩邊跑,我兩邊都去過,而且都是遇上他不在的時候,結果已經不復昔日的美好印象。現在他還要「監製」一家新餐廳,我就未必有空再去試試了。

這十年的名廚品牌熱當然有好處。首先是入行的人不再是找不到其他事情幹的小伙子了,許多有學歷甚至有過專業工作經驗的人都跑去廚藝學院,夢想着自己的餐廳,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着一塵不染的帥氣制服,站在鏡頭面前展露迷人的微笑。的確,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明星,他們使得廚師這個行業變得更受人尊敬。

然而,你若是去英國旅遊的時候想登門造訪 Gordon Ramsey,你多半會感到失望,因為他很可能正在忙着救治另一間失敗的廚房。即使你真在他其中一家分店遇見了他,你也能從他身上的衣服和氣味得知他只不過是來巡視業務。至於 Anthony Burdain,紐約 Les Halles裏的侍應會告訴你,他早就不在這裏工作了。你不如果酒店看電視,說不定能看見他正在里約•熱內盧的沙灘上喝啤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