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味覺現象】不喝酒之後,我改喝水。在餐廳點菜,常常留意他們供應甚麼樣的水,選擇多不多;因為我聽說真正的喝水達人都懂得用不同的水來配菜,而我決心往這個方向發展。可惜再好的菜館在水這個環節上也都不太講究,通常除了水喉水,就只有帶氣和不帶氣等兩種「 house water」。於是我只好放棄像點酒一樣點水的奢望,等有空的時候自己買一堆水回家品嘗。
水當然是有味道的,而且差異很大,所以懂茶的人特別在意水和茶葉的搭配之道,為不同的茶葉配上不同的水。可是如果你就這麼淨飲,你能分得出眾多瓶裝水的差異嗎?就算你大概分得出來,你能仔細描述它們的品質特性?記住每一瓶水自己的風格嗎?
雖然品水漸成潮流,前幾年香港還開過一家標榜喝水的水吧,但是這股潮流的發展還遠遠未到成熟的地步。我們沒有葡萄酒那麼法定產區分級制去嚴格界定水源,也沒有一個羅伯•派克去為每一種水打分,我們甚至對形容水味水質的標準術語都還沒有共識。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憑最粗淺的第一印象去決定自己要買哪一種水,而第一印象的來源只能是廣告和包裝。
因此近年的水商莫不以極大心力去製造水瓶,務求其造型搶眼,能在芸芸競爭者中突圍而出。首作俑者,當屬挪威的「 VOSS」。它的瓶身是一個直直的玻璃圓柱,上面沒有任何招紙,只刻了銀灰色的字樣;低調、簡潔,而且純淨。它的蓋子也是銀灰色的,直徑與瓶身相當,所以整體看來是順滑無縫,非常摩登。於是「 VOSS」一度成為潮人至愛,是本地高級超市裏取價最高的水。
問題是它的味道如何?它真是市面上最好喝的水嗎?我們可不可以用試酒的方法來試水?遮蔽它們那些招牌上難以發音的異國名字,擋住它們爭奇鬥妍的瓶身設計,只用我們的口舌來一場盲試呢?我決定自己做一次小實驗。
從超級市場離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真能體會到送水工人的辛苦,十來二十瓶的水加起來大概有十公斤重吧。收銀員的表情告訴我,我可能是她見過最愚蠢的人,居然用幾百塊錢去買水,這筆錢要是換成一瓶不錯的意大利酒該有多好?我不管這麼多了,只是使出平日搬書的力氣把它們運回家,送進雪櫃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刻。
試水的細節就不必提了,只有一點:試酒的時候大家用水漱口,試水的中途我們又該用甚麼東西去再度活化自己的味蕾呢?答案是水。根據 finewater.com的指引,我特地準備了一瓶「純水」,用它來清理上一款水所留下來的感覺。坦白講,這個過程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白癡,同時我相信任何一個如此試水的人都該去諮詢心理醫生;不信的話你自己試試看連吞二、三十杯水的感受。尤其在結果出來之後,我更加肯定自己的愚笨;那位超市收銀員的眼神不止是偏見的表現,她一定早就知道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