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開鑼,事前不被看好的阿仙奴竟然兩戰皆勝,以十球入賬暫居群雄榜首。我身為阿仙奴球迷,自然心花怒放,而倫敦那批祖傳三代的同道想必更是歡欣莫名,備感榮耀。說起來,自從足球聯賽這種制度興起,球迷和球會之間的關係就一直是許多學者感到好奇的題目。首先,許多球迷對心儀的球會有一份至始不渝的信仰;不管它踢得有多爛,也不管它跌到哪一組,球迷罵是要罵的,但卻總是死心塌地追隨到底。這種群體認同感是怎麼來的呢?從前,很多人認為這是種地緣加血緣關係,一個地方的球迷當然要支持自己地方上的球會。例如牛津聯,也曾算是舊制底下甲級賽的勁旅,得過聯賽杯冠軍;但是自從超級聯賽成立,它的表現就拾級而下,由甲組跌入乙組,由乙組跌入丙組,現在更摔到英格蘭足球議會聯賽,幾近永不翻身。可是,今天它還是擁有一些不離不棄的死忠粉絲,每一場比賽都站在台上高唱會歌。理由很簡單,牛津人當然要捧牛津隊。
可是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曼聯、車路士和阿仙奴這種超級豪門呢?他們的球迷是國際化的,他們的球員也是國際化的。尤其阿仙奴,光看球員國籍的比例,你根本就不能說這是支英格蘭球隊,更遑論其中連一個倫敦土產也沒有了。當地球迷會怎樣看待這支由法國教練率領的隊伍呢?難道他們不覺得阿仙奴已經不再屬於南倫敦?而阿仙奴的大股東是美國人,今年還鬧出俄羅斯巨富想要入主的新聞;它還算得上是英格蘭的球會嗎?進而言之,其實整個英超也都幾乎不是英國的了,數得出來的幾個巨頭,幾乎全都落入外資手中。然而,英國媒體卻還是自豪地說英超已經取代意甲,成為全球水平最高觀眾最多的聯賽;那些球迷也仍然一如既往地追捧這幾支早已變色的球隊。這讓我想起有名的「溫布頓效應」。溫布頓網球公開賽是網球界大滿貫實事中聖殿。它明明是在英國舉辦的賽事,英國人也很希望看見英國球手在此舉起銀杯,可事實很殘酷,上一次有英國男球手勝出這項賽事已是1936年的事了。蔡東豪說得好:「英國人介意嗎?每年英國球手只有陪打份兒,作為東道主會否感到面目無光?答案是從來沒有。每年溫布頓令倫敦成為全球傳媒焦點,大賺遊客金錢,製造就業機會,真是丁財兩旺,誰是贏家顯然易見」。英超球會的球星也許不是英格蘭人,他們的大股東也是外國富翁。但是除了養不出一支強大的英格蘭代表隊,英國實在沒有多大損失,英超甚至因此製造出遍布全球的球迷,其中還有不少人學會了用帶著古怪腔調的英語去唱自己的隊歌。
阿仙奴不再只是倫敦的地方球隊,但它使一大批像我這樣的外國人,也將它當成「我們」的球隊。這就是「溫布頓效應」了,一種主場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