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梁文道:漢字的本質

如果說真有甚麼東西是不該讓步於「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要堅持「中國自己的特色」,那一定就是傳統的漢字了。由於漢語以單音節為主,同音字的數量太多,所以漢字的發展走向了表意的道路,著重字形構義,以免同音字造成誤會。

這種特徵和語音辨義的拼音文字大異其趣,開發了拼音文字所不具備的視象世界。歐洲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並且據此聯想推論出種種中西文化差異的玄談,有的說中思維方式過度聯接自然,缺乏邏推理能力;有的則說漢字形體只需三兩個具體模件,就能表達極抽象的意念(例如現代普通語言學之父洪堡特,他就曾讚譽漢字形體「自有哲學工夫在其中」)。

我的老師,哲學家關子尹先生就曾在《論漢語古文字中的哲學工夫》一文中以「幾」為例,說明漢字抽象思維的特點:「『幾』的金文從幾從戍,幺幺從二幺,即兩條細絲並列之形,意會一些『細微之極』的事情或事態,《周易.繫辭上》中『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中的『幾』,即是此意;『戍』則解持戈防守。二者合起來,便意會吾人對『細微之極』的事象保持警惕」。

單是一個「幾」字,在中國哲學裡的重要,真的可以用「微言大義」去形容,絕對沒有誇張。

「例如《周易.繫辭下》中有『知幾其神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古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等語,很清楚的道出了『幾』的認識與掌握於世道人生的重要」。

又如「《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後世號稱『十六字心傳』的經典名句,因為此中提到的『危』和『微』,正是『幾』一字從??從戍的要旨所在」。為甚麼一個字就能表達如此精湛深微的想法呢?這正是漢字「字形構義」的結果。

假如真把漢字拉丁化,變成一套拼音文字,不僅會造成一字多義等種種實際的麻煩,更有可能根本改變漢語思維世界的特質。我無意在此比附漢字拉丁化和漢字簡化同樣會遇上的問題,因為我不大想正面介入當前的繁簡之爭。

我感興趣的,始終是當年中國和知識界改革漢字呼聲背後的動力,到底是甚麼使得他們寧願中斷漢語思維本色的傳統,也要奮力推動一場驚天動地的語言規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