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我的新年願望之一,是要趕上潮流,全面成為東亞「早起族」的一份子。所以我在去年年底買了一本高井伸夫「監修」的《早上十點以前搞定工作》(圖解版);結果,我有點後悔。
「早起族」是近年日韓兩國的新現象。在大家的印象裏頭,這兩個國家的白領總是捱更抵夜,若不加班誓不為人。尤其日本男性,放工之後還不願意老實回家,一定要去吃燒鳥喝燒酒,直到走路不成直線才趕搭最後一班電車。日劇裏的男女若是趕不上車,還會很浪漫地說一句:「今天在外頭過夜吧」,於是雙拖手走進愛情酒店;種種溫馨,不在話下。可是不知道為甚麼,打幾年前開始,硬是有一幫人鐵下心腸,拒絕通宵夜班的鐵規,力抗應酬耍樂的引誘,成了四五點鐘就起床的「早起族」。
像是為了預備老年的到來,許多中年人放棄了往日夜歸晚睡才叫勤奮的習慣,一大清早爬起來運動讀書。這群人的人數增長相當快,乃至於不少夜校被迫成了早學。它們的課開在上午七時甚至六時半,學子們讀書聲朗朗,看起來跟小學差不多。等到八點多上班的時候,他們神清氣朗,腦子裏已經灌滿了一堆堆英語文法規則。這股潮流帶來的另類商機是早餐市場的擴大,很多餐廳越開越早,五點就供應早飯,甚至出現了早餐專營戶,過午不賣。
為甚麼早起?按《早上十點以前搞定工作》的說法,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早起的人兒甚麼都比別人好:他們頭腦清醒,自律節制,因此工作效率高、學習能力強、身體狀況好、人際關係妙……。我很後悔買了這本書,因為它就和我素來不喜的商業暢銷書一樣,雜七雜八,論據不足,傳教多於說理。最糟的是名實不符,主旨明明在早起,內容卻有一大半談的是時間管理的小技巧,比如說善用錄音筆記錄靈感,看報紙要先看標題一類的廢話。還有一些東西壓根與早起無關,但也被它生生扯了進來,例如寫感謝信給所有昨天和你見過面的人。這事何時不能做?為甚麼非得提早一小時去辦公室寫信。
為了增強說服力,這種書一定要列舉一些名人故事,讓大家相信起得早才是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至於那些著名的夜貓子,它當然置諸不理。
不過,我倒真是見過一些早睡早起的成功人士。先別管註定要早起做早課的法師神父,我的好朋友蔡東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樣版。他每天四點起床,所以比一般人多了四小時可用。在這四小時裏頭,他不只可以寫出那些膾炙人口的財經評論,還能看報讀書。於是人家回到辦公室才剛剛翻開剪報,他就已經能如數家珍地一一道出今天值得關注的國際大事了,彷彿那些剪報全是他幹的。最近兩年,他又有了新嗜好;看碟,每早起碼看一部電影。我雖自恃「文化人」的身份,和他談起新電影卻常有說不過他的感覺,反過來還得常常向他請教有甚麼片子可看。
早起的人時間真是特別多,這點我也深有體會。因為工作,我的時間表極不穩定,前幾個月不見天亮不上床,後幾個月又變成跑贏太陽的夸父,四點多鐘就伏案讀書。雖然常在幽明之際徘徊,總和日出有個約會,但比較起來,早起的好處還是很明顯,它的確給你一種時間上的優越感。每當看見窗外匆匆趕路的打工仔,我就特別從容踏實;你們才正要上班,我已在早上十點前把工作給搞定了。聽起來像是朝三暮四的時間騙局,明明人人都有二十四小時,早睡晚睡又有多大分別呢?
我讀《早上十點以前搞定工作》,目的就是要瞭解這個謎。可是它給出來的答案皆不脫常識所及。比方說一般人雖然晚睡,但夜晚總是難免有一股懶散悠閒的惰氣,看看電視上上網,兩三小時一下子就坐過去了。清晨時分,人體的狀態大不相同,戰戰兢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俱如行軍般精準確實。所以就算大家同樣睡眠六小時,得出來的效果卻有極大差異。再解釋下去,當然就要數到人體生理鐘等自然規律上頭,甚至連「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之類的古訓都搬出來了。
始終解不開的問題且由它去,人生之中有太多的事情須要實踐證明。今年就讓我放棄黑貓的生涯,做一回白貓吧。
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梁文道:新年早起
Tags: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