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梁文道:賑災音樂為什麼不是好音樂?

【南方都市報-超低音】我不喜歡特別為賑災創作錄製的歌曲,也不喜歡那種群星匯聚的賑災義演音樂會。我不喜歡賑災歌曲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從音樂上講,它們多半不是什麼好東西。假如詞曲皆為原創,那叫做急就章,為文造情。

更常見的情況則是找一首現成的曲子,外國本地皆可,然後在半日的時間內填上新詞。而新填上的詞總是什麼「手牽手」、「心連心」、「血濃於水」之類的濫調,毫不感人。

至於群星義演,更是慘不忍睹。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許多出過多張暢銷唱片的紅星這時竟給人不知該唱什麼才好的感覺。於是曆年來華文世界的賑災音樂會就有了一套小小的曲目傳統,除了在自己的歌里挑一首可堪聽眾挪用代入的金曲之外,大家就要在這個傳統里尋覓切合時機的老歌了。

相比之下,當年新奧爾良風災過後,美國也有多位流行樂人跑到當地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效果卻好得太多。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更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兩地流行音樂的傳統太不一樣了。

老實說,那幫美國歌手也不大可能在一時三刻間趕出專為新奧爾良災民而唱的新歌,但他們自己的老歌里就已經有足夠的選擇了,或許是哀憐生命中的無常不測,或許是頌揚民間草根的力量,甚或是對不公不義的憤怒譴責。於是時候一到,即使老歌,也能大派用場,振奮人心。

我絲毫沒有渺視華文世界流行樂壇(尤其香港)的意思,對於歌手藝人們的善心義舉更是非常佩服。我只是特別可以感受得到他們在這一刻的無奈與無力。大災當前,身為一個流行歌手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同樣地,身為一個孤單的寫字人,我也難免在最近這半月裡覺得自己很沒出息,既沒有拯救人命的專業能力,也沒有可供調動的網絡組織;至於捐錢,就算傾囊而出也不夠人家一個零頭。反而藝人們還能舉辦義演義唱,不是嗎?

但是回頭一想,我們不能救災,可我們難道不能幫助社會在面對災難時有更健康更良好的心態嗎?難道不能在災後協助心理上的康複,甚至提出關於防震重建的種種建言嗎?在這個意義上,災難豈不正是對我輩寫作人的嚴峻檢查?同樣地,災難也對流行音樂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你們平常在做什麼?你們的歌曲以什麼方式參與進了社會里面呢?臨時編寫的救災歌曲之所以總是事過境遷,被人遺忘,沒法成為一般情歌那樣的金曲,是不是因為我們現有的流行歌曲欠缺了相關的表現力,乃至於在這刻趕製出來的東西無論曲詞都有陳濫之感?

Bono、BobDylan和RageAgainsttheMachine之所以被視為有社會責任,而且還實際產生過社會影響的音樂人,不是他們義演的次數比誰都多,而是因為他們平常創作的歌曲里就有草根的憂傷,公正缺失的憤怒,以及一份超出流行情歌的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