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媒體思想】運動和政治到底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沒有。然而,正因為大家都相信運動和政治沒有關係,運動的政治效應才能發揮到最大程度。情況就和藝術一樣。
當紐約愛樂樂團破天荒往赴平壤演出時,它的指揮馬捷爾也是如此回答記者的問題:「我不想談美朝關係,我們是來演奏音樂的。」可是大家都曉得這次旅程不簡單,效果一如昔年的乒乓外交,要是把音樂家和運動員換成了外交官,不只成效截然不同,甚至根本不可能會有這些人人稱道的美事。
中國再三強調奧運和政治無關,人家偏偏就越是要利用它來為難甚至羞辱中國,因為他們看見中國確是以舉國之力來承辦奧運,確實想藉北京奧運展現國家新貌。英文的「torch」本來只是火炬的意思,在中文里則變成了「聖火」,於是有人就覺得搶奪「聖火」果然可以掉中國人的面子了。其實,美國總統從來沒有參加過國境外的奧運開幕式,但布什既然受邀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典禮,於是三位總統候選人就都要拿住這點做文章了,好像布什來不來真的很重要似的。
我的意思不是要中國人都帶點阿Q的心態,一起不把奧運當回事;我只是想指出一點很簡單的現實,那就是你越緊張什麼,別人就越會把它當成目標。
過去短短幾年之間,中國崛起突然從科幻式的預言變作現實,不僅許多西方人一時接受不了,連不少國人好像也適應不及。沒錯,我們好久沒做過「大國」了,所以還不大明白當大國的代價與心理準備。做一個大國,必備的心理條件之一就是要明白別人會怕你,會因為你的體積龐大而加倍注視你,會因為你的影響深廣而格外提防你。十年之前,英美等地的報刊還只是偶爾報一報中國來的消息;到了今天,任何一份有點自尊的國際大報都不能忍受一天沒有中國新聞。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老是在電視上看見美國的一樁槍擊案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花邊呢?如果不是現在,至少也是不久的將來,中國境內的治安事件也將會得到這等級別的對待。同樣地,美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被人針對的國家了,從年頭到年尾,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全球的反美示威加起來大概能夠組成一條全年無休太陽不落的鏈條。終於,在最近的反北京奧運示威浪潮之中,我們總算也感到了身為世界第二強國的滋味。
所以,當大家不滿西方的反華示威,憤恨於部分西方傳媒的偏頗報道時,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還是那個八國聯軍兵臨城下的羸弱小國;恰恰相反,中國已經是個令人畏懼的世界強國了。又由於中國躍升的速度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別人的疑懼就更是深重。瞭解到這一點,我們的心態方能恰當轉換,方能更好地應對當前處境。
看近日的西方媒體,從獨立的網站到主流大報,雖然批評中國人權問題與西藏政策的仍占多數,但另類的聲音也開始漸漸出現了。例如英國《泰晤士報》著名的專欄作家西蒙·伯恩斯就指出,反北京奧運的浪潮其實隱含了種族主義的邏輯。我覺得這個判斷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從關注西藏問題開始上升到針對整個中國人權狀況的氛圍里面,我們的確可以發現一種非常簡化的傾向。最初只是批判中國政府,後來則仇視一切在海外聲援聖火傳遞的華人,以為他們全是受到洗腦的官方傳聲筒,最後更鬧出了CNN主持人卡佛說中國人是「一群五十年不變的呆子和暴徒」的事件。伯恩斯反問他的英國讀者:假如有外國人跑來揍你一頓,說你們英國人有份侵略伊拉克,你會有什麼感受?
由關注中國人權狀況變質為反華情緒,從批判中國政府的集權跳躍至仇視所有中國人的集權性格,這裡頭潛伏的正是對中國崛起的恐慌。以前有人害怕中國這座世界工廠會搶走大家的飯碗,現在則無法接受這座工廠背後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不同。他們怕的不只是個一般的大國;還是一個陌生的、不一樣的大國。
面對這種情緒,應該如何回應呢?我以為與其用強悍的防衛姿態去刺激出更大的反應,倒不如學學獅子的步伐,輕緩一點。不是說抗議不對,而是平心靜氣的柔性態度可能更合身份,更有效果。假如別人冤枉你是暴徒,你會用暴力恐嚇他的方法去叫他認錯嗎(例如某些網站上聲稱要痛打外國駐華記者的帖子)?
北京奧運是一次消除偏見緩和對立的絕佳機會,靠的不是宏大的新機場,也不是驚世的奧運場館,而是真正的大國風範:寬容、開放和自由。中國的經濟成就已經用不再誇耀,那是人盡皆知甚至因此憂慮的現實;現在要宣揚的該是中國的政治開明、思想解放和民情理性。畢竟世界的同一個夢想不是人人都能說英文,而是公認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