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星期四

梁文道:陳方安生的作用

【明報-筆陣】陳方安生在泛民主派舉行的「撐遮行動」裏「愚不可及」(蔡子強語)地中途退場,固然使她失分不少,可是與其說這是一次純粹的公關災難,倒不如說它是刻意執行的策略裏頭意外的的技術錯誤。所謂的技術錯誤,就是陳方安生在離開遊行隊伍之後不避行人目光,也不躲記者鏡頭,直接跑去理髮店洗頭。假如她不是如此張揚地走去「恤髮」,而是回家休養,說不定大家就只會說她維持自己的行事習慣,再次沒有走畢遊行全程。但為什麼她參加遊行,卻又不堅持到底呢?這就是個策略的問題了。

打從一開始,陳方安生就很小心地保持自己和泛民主派的距離。雖然參加泛民主派的初選機制,但她從不承認自己是代表泛民主派的候選人;雖然和泛民主派的成員站在一起高呼爭取2012 年普選,但是她又表示還有妥協的餘地。因此問題不是她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是泛民主派為什麼要推舉她出來?再細看她的競選團隊和傳聞中的幕後推手,那裏頭沒有一向被認為「最有得傾」的馮檢基和劉千石,也沒有號稱「呔針」的鄭經翰,反而盡是和公民黨有關的班底,以及民主態度最硬朗的一批人(例如李柱銘和黎智英)。正是因為有這批人的影子,保守派才會死抓陳方安生不放,覺得她已背離中央,投向「敵營」。可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一群立場最「激」最堅定的人為什麼會支持一個公開取態溫和,連遊行都不願走到底的人呢?動機的問題不好猜測,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個古怪的組合推演出未來的效果。

首先,大家都可以從近日的消息感到2012 年就實行普選的機會已經愈來愈渺茫了。大家也都知道,香港市民再怎麼渴望普選也好,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中央手中。只要中央稍後「批註」2012 年普選行政長官不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那麼2017 年甚至以後才實施普選的其他方案就會成為最現實的選項了。如果情真的變成這樣,那麼在泛民主派和保守派都不能獨立佔去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席的局面下,雙方僵持的狀態就一定會出現了。

我們都還記得05 年政改方案的命運,當時就是兩方面互不相讓,結果不只保守派再次揹上了拖延民主的惡名,曾蔭權付出了無法拉攏民主派的政治代價,連泛民主派也被人批評,覺得他們堅持07、08 雙普選徒使政制改革原地踏步。可是回看當年政治力量的分佈,其中實有勢所必至的原因。尤其泛民主派山頭林立,黨派眾多,任何一支都不願背上出賣民主的罪責,去和政府協商讓步,於是除了陳偉業等少數幾人,大部分人都只好靠向最硬朗的立場(儘管其中有些人心不甘情不願),譚香文更因此役一度贏得「民主女神」的雅號。

從今天的角度看來,這種「05 模式」實在是三方皆輸,但是有誰能保證它不會歷史重演呢?眼下的難題是,假如政府在中央「批註」之後,提出了一個2012以外的普選方案,不可能取得立法會三分之二席次的泛民主派該當如何因應?如果他們一如既往,堅定地死守2012 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底線,那麼他們將會受到很大的壓力,甚至惹惱一批立場比較溫和的中立選民。如果他們試圖妥協,難道就不怕得罪立場最堅定的一群,說他們出賣民主,使70 多歲的老伯伯看不見普選的那一天嗎?

陳方安生和她的團隊的奇異組合或許就是答案了。我們都曉得,陳方安生可以妥協,而且她從頭開始就表明了這個立場,所以屆時極有機會成為立法會議員的她願意讓步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儘管她無法成為真正的「泛民共主」,最起碼指揮不了劉慧卿和社民連等人;但是她和民主黨公民黨這兩大黨的關係倒是很密切的,與05年時表現最勇邁的一批人尤其親近。因此只要她帶頭讓步,向泛民諸子「曉以大義」,其他強硬派「無奈接受」的情形還是很有可能出現的。也就是說不論有意無意,也不管是主動的構想還是客觀的局勢使然,陳方安生都能成為泛民主派陷入政改僵局時的下台階。因為支持她的人本是民主旗幟最鮮明民主資歷最深厚的一群大老,如果陳方安生能夠勸服他們,進而推動泛民主派兩大政黨,那麼其餘少數再怎麼「企硬」也就無損於大局了。

除非屆時出爐的方案十分不濟,政府和中央又不肯退卻半分,否則陳方安生就是泛民主派兩手準備中的「軟手」了,在一個三方面都不想也不敢再拖下去的形勢底下,其關鍵作用不言而喻。如此一來,不僅政府和今日狠批陳方安生的保守派要把她視作游說重點;說不定連中央也要遂其心願,與她重建溝通渠道。要是事成,陳方安生自然會成為香港普選進程上的重要人物,青史留名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