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在沒有電視和電視仍未普及的年代,球迷得靠電台廣播才知道遠方的球場裡正在發生的事。
據說史上第一次足球賽的轉播,是阿仙奴在1927年的一場賽事,當時的負責機構是BBC(英國廣播協會),曾經飽受各家球會的壓力,他們害怕從此以後就沒人願意買票進場了。如今看來,這種擔憂自然是過慮,有了電台聽眾和電視觀眾,有了巨大的轉播權益金,還有誰會為入場的球迷發愁呢?
當年的廣播電台會免費發送一種叫做「賽區圖」的東西給聽眾,把一個足球場分成幾個區域,再為之標上號碼。節目主持在評述球賽的時候就會提醒聽眾:「球員XXX現在由7號區帶球闖入了9號區,對方的XXX正從10號區趕來截擊……」。家裡的聽眾只需手持一份賽區圖,聽著轉播,就能把場上實況虛擬地復現眼前了。
後來,這種設計漸被淘汰,我想是因為球賽評述的技巧越來越高超,可以完全憑一把聲音就將90分鐘的球賽說得活靈活現,省下了球迷尋圖辨位的工夫,也省下了印刷的費用和紙張。
我一直相信評述球賽是考驗一個電台播音人的試金石,因為怎樣在沒有畫面的情況下,把一種視覺上非常刺激的運動轉換成純粹上的享受,實在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沒有點本事,還真是做不到。更複雜的地方在於足球場是個立體而寬闊的空間,而重點不一定永遠跟著球的位置轉,其他還未碰到的球員如何走動如何站位也都非常重要。可是電台轉播出來的賽事卻註定是條線性的事,很難在講述一個帶球球員動作的同時,絲毫不差地順便交代和他組織攻勢的隊友怎樣走動配合。
這似乎很像說書,只用聲線的起伏變化就要把一個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只不過球賽的事線更多更雜。然而說書雖已是艱深的技藝,但說書人起碼還能先行消化本子,把要說的故事自己演練一番。轉播一場球賽可就不同了,因為足球最妙的就是意外,任何人都不可能預知場上行軍的步法流程,根本無本可依。評述員只好臨場發揮,見機行事。
看著一場球賽,還要把它翻譯成聲音,對我而言就更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身為球迷,顧得場上驚險萬象的場面,又怎樣考慮聽眾的需要呢?說不定看見一個精采的入球,除了狂呼亂叫,就甚麼都說不清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在家試試,把聲音關掉,只看著電視螢幕自己旁述。
等到你自己親身體會過播報球賽的難度之後,你可能會嘆一聲:「唉!何苦呢!看電視不就行了」。對,有了電視之後,又還有誰要在收音機旁聽球賽呢?所以除了在安哥拉這種電視不普及的貧困地區之外,用聲音去再現球賽的藝術,盡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