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8日星期三

梁文道:非暴力抵抗

【都市日報-兵器譜】很多人都把巴勒斯坦與恐怖主義聯繫起來,卻忽略了哈馬斯,比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更早實行恐怖襲擊,而更早以殺傷無辜旁觀者為建國手段的,其實是猶太復國主義者。

那些想要建立以色列國的猶太人曾經在英治時期的耶路撒冷炸掉了酒店,也曾在倫敦搞過汽車炸彈,目的就是要讓旁觀者瞭解,誰不支持我們,誰不站在我們那邊,他就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不少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手段,其實都是從早年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那裏學來的。但在整個20世紀裏面,除了恐怖主義外,還有另一股同樣以全球觀眾為目標,但手段截然不同的力量,那就是非暴力抗爭。其最有名的領袖和導師就是印度聖雄甘地。他策劃過一次以鹽稅為目標的大型抗議行動,堪稱非暴力抗爭典範。所謂鹽稅,是英國殖民政府自19世紀以來在印度施行的一種法令。殖民政府壟斷了食鹽這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再對所有銷售它的印度商人課以重稅。甘地選擇這項法令為抗爭目標是因為它表面看來雖然和印度獨立大業沒甚麼直接關係,但卻是影響所有平民生活的具體傷害,剝奪了印度人自行產鹽的權利,同時逼窮人負擔更重的生活費用。所以反抗鹽稅是反抗殖民統治的最大象徵。

甘地在1930年的3月12日,帶著70多個來自全印度各地不同種性地位的靜修者,以苦行僧姿態開展了長達240英哩長征,目標是海邊小鎮丹迪。他們堅持非暴力原則,一路上奉行最儉僕刻苦的生活方式,所至之處莫不受到當地群眾的盛大歡迎。全印度以至全世界的媒體都以顯著的篇幅報道甘地一行的消息。終於在4月6日的清晨,甘地走到了丹迪的海灘,抓起一把泥土,盛起一桶海水,開始了印度人民自行產鹽的抵抗運動。當時的英國總督面臨兩難選擇,捉了甘地會點燃全印度的怒火,不捉他則是坐視這場運動的升級擴大。最後當局還是逮捕了他,但行動果然沒有停下來。5月21日,一大群示威者越過警方架起的鐵絲網,繼續往海灘邁進。然後全球傳媒見證了一場全人難以想像的震撼場面:數以千計的群眾排隊走向警方崗哨。一個個手無寸鐵的平民被警察用棍打傷倒地,但隊伍卻完全沒有停下來,不發一語繼續勇敢前進,沒人抵抗沒人出聲。前面一個人倒下了,後頭的就把他扶起帶走,然後下一個再上。直到後來,連打到手軟的警衛,都受不了。這不是一次爆炸襲擊,但卻炸出了全印度甚至英國人的義憤,平民最卑微的要求和殖民政府赤裸暴力之間的對比實在太過強烈。再也沒有觀眾能不動容,再也沒有人會覺得英國的殖民統治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