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80後」作家韓寒和大陸文學評論界一哥白燁的爭論是○六年中國文化界的大事,韓寒那伙少年粉絲在網上出盡了粗言穢語,端莊的學者可招架不了,落荒而逃。再次證明即使是在文學界裏,暴力還是最管用的。話說回來,韓寒又真是十分有型,不只每部作品都暢銷,還留了頭飄逸長髮,復旦大學他不念,偏跑去當賽車手,絕對是文學傳奇的好材料。
作家不務正業是很正常的,因為光靠寫作多半會餓死。就算是杜甫,成名之後還是得靠自己種的草藥謀生。只不過一般作家的正職不是教書,就是編輯,文氣得很,哪像韓寒這般,左手開車,右手拿筆,達到了矛盾統一的境界。
不過,我看了最近一期《倫敦書評》雜誌裏Charles Nicholl的文章之後,才知道原來有個上世紀初就死了的文壇前輩更厲害,他是個職業拳擊手。嚴格來講,卡拉文(Arthur Cravan)不只是拳手,他還是個水手、伐木工、採橘工和弄蛇人!
在文學史上,卡拉文只是個小小的註腳,一般把他形容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而超現實主義旗手布賀東(Andre Breton)更稱他是「前藝術的指標」。但這麼一位先驅和指標,其作品卻少得可憐,不足傳世。主要的問題是後人很難確定什麼叫做他的作品,更難確定他到底是誰。
卡拉文是個在瑞士出生的蘇格蘭人,喜歡標榜自己是王爾德的姪子,身材高大健碩,相貌俊美不凡,走到哪裏都有女人。而他走過的地方真是不少,不只遊遍歐洲,貫穿北美,據說還去過遠東。他的寫作類型實在太過廣泛,從他自行出版的《現在》雜誌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本雜誌從訪問、小說、散文、劇本、評論、詩以至於讀者來信全是他一個人用不同筆名寫出來的。還有學者考證,其足跡所至之處如巴黎和巴塞羅那,有許多畫展展出的其實也是他以藝名創作的作品,其中一次還是和杜象的聯展。又有人見證過他搞的「夜總會表演」,內容糅和了歌舞、拳擊、雜耍和詩歌朗誦,結尾通常以辱罵和恐嚇觀眾的方式結束,後來的藝術史家認為他是行為藝術的祖先。
卡拉文太喜歡變換姓名和人格了,有時候走在路上碰見上個禮拜認識的朋友打招呼,他會死命地說「你認錯人」了。所以為卡拉文編作品集是很困難的,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英譯本,儘管關於他的傳記倒是有幾部(去年還出了漫畫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真的是個拳擊手,最出名的一場賽事是在西班牙和當年的世界拳王約翰遜(Jack Johnson,後來紐約「棉花俱樂部」的創辦人)打了六個回合,他最後笑倒地,心滿意足。卡拉文不愧是拳手,他認為好作家必定要身體強健,寫出來的東西才有質感。所以他很看不起紀德,覺得他的身體和作品都太娘們,要好好處罰。他處罰壞文人的方式就是在《現在》裏面弄個特輯盡情攻擊對方,然後趁人家演講簽名的時候在場內叫賣。聽說他的文筆和他的左拳一樣,都是「砰砰聲」的短句出其不意地拔地而起。
後來卡拉文搭船過洋去了墨西哥,同船還有正在逃亡的托洛斯基(托氏在日記裏也提到這麼一個自稱是王爾德姪子的拳手)。他以教拳擊和當水手為業,又娶了一位作家當太太,但依然四處遊歷,安穩不得。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他開了一艘船離開莎蓮娜.克魯茲港,預備要南下阿根廷和太太會合。但是他的太太永遠沒再見過他,再也沒人見過他,卡拉文消失了。卡拉文死了嗎?有人報告在紐約看見一個兜售王爾德手稿的人很像他;也有人找到他給母親的一封信,信裏這麼說:「有一天我會虛構自己的死亡,然後以第二個生命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