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5日星期日

梁文道:招領記憶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和很多人一樣,我為剛買回來的書立了一個規矩,未曾翻閱淺嘗就絕不上架。結果自然是場災難,地板上一大堆書迫得家人無路可走。新年講究意頭,為了讓大家財路亨通,我趁假期收拾藏書。結果有很多意外的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書自從帶回家那天起就被忘在角落,無人垂顧。好好一間房子,被我弄得像一個失物招領處。

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是德國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他的《德語課》是許多人都讀過的,《失物招領處》則是他03年出版的近作。《失物招領處》的故事很簡單,完全就建立在失物招領處這個概念上。男主角亨利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聰明可愛而且單純,他家經營一間生意不錯的陶瓷店,又有長輩在鐵路局當主管,但他既不想仰賴祖蔭也沒有什麼鴻圖大志,一心只願在火車站上的失物招領處當個小職員。

失物招領處是個迷人的工作環境嗎?在亨利的眼中,是的。原來人類真是種善忘的動物,什麼東西都能丟在火車上,於是火車站裏一個小小失物招領處就像個雜貨攤,從最常見的衣物、手袋、照相機到結婚戒指、野餐餐具和飛刀,無奇不有。這裏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曾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佔有一個位置。如果那是一根手杖,或許它曾支撐過一位老人行走站立,與他形影不離;可是,若它真是件不可或缺的東西,為什麼又會給人忘在車上呢?是那老人有了根更好的手杖,還是老人已到了起不來走不動的地步呢?所以一個失物招領處也是個充滿謎題與失落記憶的地方,亨利喜歡猜測其中的秘密。

有人來認領失物的時候,也是亨利的另一個歡樂時光。例如一個雜耍藝人要認領他的工具箱,亨利按規矩要他證明那箱子的確是他的,於是藝人就純熟地拿出箱裏的玩具耍弄起來,失物招領處頓時變成了小舞台。結果當然是大家歡呼鼓掌,藝人心滿意足地取回自己的東西。因此亨利認識了許多人,各行各業不同年齡,這裏是個小世界。

有些東西可以忘記,例如雨傘;有些事丟不了,但最好忘記。亨利在失物招領處結識了一個從俄羅斯巴什喀爾地區來的數學教授,成為好友,齊格飛.藍茨透過這段友誼寫出記憶與遺忘更宏大的一面。現在的德國離納粹時代甚遠,大家都忘了種族主義和仇恨政治的肆虐,但那是段不該被遺忘的記憶,因為只要忘了它,它就會自己回來,變形以另一番面目重現。這是記憶的吊詭,只有記住悲劇,它才不會重演。

我喜歡亨利的嗜好;他收集書簽。要是失物招領處裏的書放了太久都沒人要,他就會拿起來翻一翻,看看它是否夾書簽。書簽這種東西很有意思,本來是樣提醒讀者書讀到哪一頁的小道具,最後卻往往連它都給忘在書裏,消失在書中間。整理書架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失落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