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星期一

梁文道:風險社會

【都市日報-兵器譜】甚麼最容易引起百姓的恐慌?那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再日常。他們天天呼吸的空氣,每日進食的食物,乃至於身為一種生物所必須仰賴的水源,這一切都不再可靠可信,不能再不加思索地呼吸,不能再不帶疑問地放進嘴裏。

日常生活失衡的可怕尤甚於傳染病的爆發,因為它顛覆了常民生活的基礎,而確保這些基礎可靠乃是一個正常國家應有的責任。

簡單地說,這是國本所在,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對此掉以輕心,沒有一個政府不心急於致力這種日常生活的可信穩定。

不過,即使是這麼簡單的任務,在我們這個時代也變得非常艱巨了。

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 Beck)把現代社會描繪為一種「風險社會」,意思是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不只成為主要的經濟生產力,還是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骨幹,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越來越離不開科技。但是科技就其本質而言總有未知的一面,也總有失控的機會。

當初人類發現煤和石油等地下礦藏可以成為巨大動力的時候,可沒有誰會想到它對空氣的污染竟然可以達到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地步;同樣地,當整個世界的運轉都必須依靠電腦和互聯網,它因中毒而癱瘓乃至於在一瞬間瓦解世界秩序的機會也就更加令人恐懼。

科技的不確定帶來的風險業已成為現代世界的核心問題了。

早期工業時代的政治基本上繞著財富分配的問題轉,政治要解決的就是怎樣公正合理地分配財富,和隨此而來的各種地位福利;大家莫不爭取最大份額的財富,越多越妙。

但是風險社會的政治處理的則是風險分配的問題,所有人對風險的態度是避之則吉,唯恐自己生活的風險太多。與工業時代的財富分配政治一樣,風險社會的風險分配一樣有階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