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梁文道:外在取勝的政治遊戲

【am730-觀念】隨著選舉工程的展開與連續幾場勝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圖)的「奧巴馬魅力」(Obama charm)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媒體現象了。但到底甚麼是「奧巴馬魅力」呢?又好像沒有人說得清。是他的年輕?活力?英俊?還是他所代表的「希望」、「變革」與「勇氣」呢?說穿了,無非就是一連串很外在很虛幻的感受與概念。雖然我對他的對手希拉莉克林頓沒有特別的好感,但是不得不承認她的批評是有道理的,奧巴馬確實還沒有拿出過甚麼上得了台的實質政治內容。就算看完他整本《無畏的希望》,除了「無畏的希望」,我還是不知道那些希望該怎麼落實,美國藍領該如何得回工作,伊拉克該如何善後。「奧巴馬魅力」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為從貝理雅當年提出「新工黨」和「第三條路」以來,這類口號很特別,演說很動人,賣相很不賴的年輕政治人物就愈來愈受歡迎了。

例如英國現在保守黨主席卡梅倫,與被譽為日本政壇明日之星的橫濱市市長中田宏,前者以騎腳踏車上班聞名,後者雖有政績卻更以當選日本「牛仔褲穿得最好看的人」著稱。你可以說他們不夠經驗,內在空洞,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們很受年輕人擁戴,善於營造形象,是這個超級媒體時代的寵兒。

西方修辭學源遠流長,直到二十世紀以前都極為發達,一度更是學生們必修的基礎科目。原因是它的3個黃金年代都有極為相襯的社會土壤和政治環境,古希臘(尤其雅典)的民主政體,古羅馬與文藝復興的權貴共和,在在考驗著一個人公共演說與會堂辯論的能力。一個不擅表達言辭不修的人,是不能說服對手打動群眾,因而也不能佔據權力要津的。

修辭學或許已經喪失了曾經享有的學術地位,但在這影音媒介當道的年頭,它的效用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只要有一兩段金句,只要有一兩個亮眼的行動,渴求「聲音片段」(sound bite)和「影像精華」(visual bite)的傳媒都會將之無限放大,傳播的範圍無遠弗屆。而一般對政治內幕和政策內涵不甚了了的受眾,看的就是這些巧妙言辭與耀目表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