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8日星期二

梁文道:行政立法關係不「舒適」

【蘋果日報-蘋果論壇】新一屆立法會即將開鑼,之前第一個跑出來說選舉結果令他很comfortable(舒適)的董建華,不知現在可有後悔?

自去年七一大遊行後,政府最懼怕的就是泛民主派取得立法會過半席位,以後動輒否決政府提案,癱瘓行政機構。這是合理而普遍的擔憂,全世界的政府都害怕反對黨在大選中贏取足夠席次控制國會,使自己的決策受到重重掣肘。難怪選舉結果出來,被認為很愛跟政府對幹的泛民主派過不了半數,董建華會寬心得一下子道出他的心底話了。

問題是世上許多國家都憂慮的這種行政立法部門間的關係問題,其性質都要比香港來得單純。首先,在施行政黨政治的國家或地區,除了反對黨外,必有執政黨和執政聯盟。因此執政黨控制的政府在立法部門的選戰中,考慮的就是執政和在野間誰的力量可以大一些。可是香港至今堅拒政黨執政,使政府在立法會裏根本無法保證有任何一席屬於執政一方,反而使即使是最保守的議員也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反對黨。

特區政府如果要確保議會裏有「自己人」,不是透過半公開或完全不公開的利益交換來籠絡議員,就是「等運到」,看時勢是不是站在自己那邊。可惜今天的特區政府真是時不我與,不僅范徐麗泰在競選期間公然和董建華劃清界線;即使是民建聯,經過兩年來被打成「保皇派」的困難經歷,如今也隨時預備跳船以得民心。要把這些根本不是執政黨的議員完全拉到政府一方,真是談何容易。

其次,在施行政黨政治或政治人才充裕的地區,行政部門和立法機構裏的成員基本上是同一種人,都是經過重重歷練、具有豐富政治經驗和相當手腕技巧的政治家。因此對方玩些甚麼花招,自己心中有數,不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例如英國,整個內閣本身就是議會成員,而且說不定還是特別出類拔萃的一群議員,又何須太過恐懼議會裏的花樣。

反觀香港,政府成員不是政務官系統培養出來的行政官僚,就是一批或許會玩辦公室政治和校園政治,卻沒有大政治歷練的空降局長。反而經過直選洗禮的議員,特別是專職議員則不僅社會學習能力強,願意結合過往經驗和民眾期盼以調整策略;而且天天滿腦子想的就是怎樣在質詢中刁難對手,如何在辯論中為自己的建議動員力量護航過關,可說是日日在玩政治遊戲的政治動物。對上這些如狼似虎的直選議員,只在其他行當才是精英的局長,與做起事來一板一眼的政務官,又怎能不生待宰羔羊的恐懼?所以,從政治人物的背景而言,不用民主派控制議會半數,只要直選議席過半,行政部門就有寸步難行的危機了。

最後,當然還有個老問題,就是我們的特首非由直選產生,真要遇上行政立法大對決的生死關頭,要訴諸輿論和民意的支持時怕也沒那麼容易。美國總統克林頓也曾遭遇過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威脅不通過政府預算案,聯邦政府的公務員差點沒糧出,那是真真正正的癱瘓。但克林頓可以挾民意指斥共和黨為了黨派利益犧牲國民福祉,迫使對手讓步敗走。若遇上這等場面,董建華要學克林頓般大聲疾呼向民眾求援,會有克林頓的理直氣壯嗎?

如今在特首不經直選,政黨不能執政的情況下,行政與立法兩個部門想和諧協調,有結構性的困難。短期而言,政府必須放下事事以我為主的心態,不要把政治過程設想成「我有決定,議會不是配合就是絆腳石」,而得把議會的工作看成整個政策制訂和執行程序必經的民主步驟。

在大格局的政制民主尚未出現的時候,先在微觀的決策和執行層面引入民主元素。表面一點的做法是特首和各派議員之間建立經常且正式的溝通渠道。列根在就任美國總統的頭一百天裏,就和四百六十七名國會議員開過六十九次會議,當時就有議員表示四個月裏看見列根的次數要比過去四年裏看見卡特的次數還多。列根在兩屆總統任期內與國會相處愉快,並非無因。

更深刻的措施就是放下「行政主導」的面子問題,不要再像以往那樣關起門來,自己把所有政策議程都弄得完整無缺才拋給議會。某些重大立法的諮詢,其實可以邀請議會一起從事,行政立法部門共同主辦公聽會,不只可以讓議會有更高的參與度,還可以讓政策的制訂更透明。其實,再進一步把施政方針和特首的施政報告都開放出來,自己僅訂綱要,讓議會充實細則,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