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星期日

梁文道:虛位特首與大內群英

時間到底站在哪一邊呢?

十二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叫做《時間站在我們這邊——給林鄭月娥的一封公開信》的東西。那時候的我比較樂觀,也比較容易有情緒,所以我才夠膽寫下這樣的句子:「十年後你該退休了,歷史會記住你是第一個「走入群眾」的高官,還是最後一個對保育置若罔聞的高官呢(假如歷史會記住你的話)?請不要忘記,每一代人的歷史都是由下一代人書寫的;……所以,再見了,林局長。再見了,你和你所代表的官僚態度。再見了,殖民地時代的行政手法與諮詢遊戲。……再見了,那老舊世代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時間,始終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

事實證明我錯了,剛愎猶勝當年的林鄭月娥不只沒有退休,並且更上層樓。不管好壞,將來的香港歷史,更絕對不會少掉她的名字。如今,儘管經歷剛剛過去的六月風暴,現在的我也不敢說《逃犯條例》的修訂不一定不會捲土重來,日後的香港也將不再面臨更龐大的政治壓力。然而我還是願意大膽判斷,林鄭月娥的管制權威在多過四分之一的香港市民上街之後,就已徹底淪喪了。同類的事情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政府早該倒臺。只不過香港當然不是一個國家,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不只要為市民負責,更要向北京中央政府負責。那麼北京會怎麼看她呢?

請問,是誰主動表忠,向北京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來修補國安漏洞(我仍然認為這不是北京下的死命令)?是誰告訴北京整件事情可以推進得風平浪靜?是誰低估了香港各階層市民的反應?是誰漠視了這個動作的國際影響?是誰忽略了它在臺灣起到的作用?是誰沒有覺察到這件事在新冷戰格局下的敏感?是誰沒有考慮到接下來的區議會選舉?上頭甚至出動到兩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來為特區政府站臺,現在居然搞到這般灰頭土臉,這又是誰的責任? 簡單地講,這是一次從研究、決策到執行全方位都犯下巨大錯誤的政治災難。前天林鄭月娥對一批政商界代表說:「好多人以為我死了,但我不會死得去。」這句話如果翻譯成香港左膠的常用語,那就是在懸崖邊緣「俾啲掌聲自己」。

沒錯,她當然還不會「死」。北京怎麼可能容許香港養成習慣,每當大批市民上街用腳投票,就要撤下一個它欽點的特首?所以她當然要留在這個位置,好勉強維持政權最底線最薄的那一層面子。但與此同時,北京也絕對不可能再信任她的政治能力,放手讓她管制香港。故此可以預料,香港大概就快要出現歷史上第一個「虛位特首」了。對於「好打得」,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每次考試都想考第一,而且絕不信任他人能力的林鄭月娥來講,這當然是個非常難熬,甚至生不如死的處境。但是大多數善良的香港市民對此實在愛莫能助,只能為她祈禱,但願上天除了替她在天國預留位置之外,也能讓她在世間隨遇而安,找到內心的寧靜。這時候,我們更該關心的,是現有體制如何可能安排出一種配合虛位特首的局面?

難道是讓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來掌權?稍懂香港政情的人都曉得這絕不可能。那如果從現有的政府班子,挑一個司長上去代替張建宗?甚至形成某種的內閣集體負責制呢?前兩天有位老友告訴我最近政圈內流傳的一則笑談,說沒想到現在這個組合居然還不如梁振英當年率領的那一套班底。真的?不可能吧。但再仔細想想,除了當年的教育局長吳克儉先生比較突破底線之外,情形好像還真是如此。例如,當年的政務司是無論如何都還算叫做能幹的林鄭月娥,現在呢?當年的運輸及房屋局長是張炳良教授,現在出是在港鐵問題上無知無覺的陳帆先生。當年的財政司是曾俊華,現在是民間外號「劏房波」的陳茂波先生。至於背着污點上臺的律政司鄭若驊女士,以及外界流傳,想出借臺灣東風來推行《逃犯條例》修訂這條妙計的保安局長李家超先生,更根本就是帶罪之身,下台可待。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從上一屆連任到這一屆的「神隱高手」,理論上最應該熟悉香港青年動向的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先生。請問你能從這裏面挑出誰去實際領導香港?又能不能夠放心把這座城市交給他們集體管理?

這種班子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其中一個原因,還得說到林鄭月娥身上。記不記得在她勝選特首,籌組班子那段期間的江湖傳聞?當時許多有能力有名望的人都不願意奉召入閣,就怕不能跟她合作。因為她實在太「叻」,根本聽不進任何不同的意見。

那要是復活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淪為窗飾的行政會議,讓它掌握更大的實權呢?首先,作為協助特首決策的最高政治機構,特首有沒有聽他們的意見是一回事,但它也絕對不能免除造成眼下管治危局的責任。所以自由黨黨魁鍾國斌先生說的對,它確實需要改組。但是否真要如他所言,加入「反對派」政治人物呢?你就看過去進了政府的榜樣吧,張炳良教授、陸恭惠女士、羅致光教授,乃至於湯家驊先生,請問結果如何?那麼社會上是否還有一些廣孚民望,才德兼備之士呢?也許還有,但我非常懷疑,今天還有誰願意搭上這艘沉船。何況林鄭月娥過去幾年的行事風格,應該早就嚇怕了香港所有還有一點點自尊的精英。比如說備受尊重的「社工教父」周永新教授,接受林鄭月娥的委託,研究退休保障計畫,交出了一份長達139頁的報告。結果卻是被林鄭月娥公開譏刺他「對公共財政概念掌握的還不是很透徹」,然後還要批評他「過往一些隨意的說法,並不是認真學術研究的應有態度」。 再來則是身為「公職王」的黃遠輝先生,他領導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這頭還在仔細撰寫花了很大力氣去準備的報告,林鄭月娥那邊卻先下結論,在施政報告宣佈大規模填海方是解決土地問題的王道。可見什麼社會菁英,研究小組,專家學者,諮詢論壇,加起來全都及不上林鄭月娥她一個人英明。辱人至此,除非有更高的權威保證,給出非常實質的承諾,否則又還有誰願作賤自己?

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趁着特區政府虛弱,讓中聯辦進一步掌握管治香港的實權。然而,現在說這種話大概還太早,畢竟我們都還不知道中央對香港情況的檢討會深入廣泛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