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梁文道:不如食泥

【飲食男女】上周提到「丘紐」這種秘魯人在幾百年前發明出來的冷凍乾燥薯仔時,我說它的味道有泥土氣息,大概會使人誤會,以為這只不過是個很文藝腔的形容。那我們不妨看看另一種叫做很「恰可」(Chaco)的食材。「的的卡卡湖」(Lake Titicaca)是南美洲數一數二的大湖,位處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湖畔頗有一些不講西班牙文的住民,他們要不是說「 Aymara」,就是古印加帝國的通行語「Quechua」。而他們吃的東西,也還保留了不少先民發展出來的材料和配方,比方說「恰可」。

「恰可」多以醬汁形狀呈現,芥黃顏色,主要拿來配着薯仔吃。它的味道就跟黏土一樣(我知道,是因為小時候玩黏土時不慎吃過),但又不算太過強烈。之所以有這股味道,是因為它真是黏土,那碗黃色的醬汁就是用一種黏土開水加鹽調成的。請注意,這和中國三年大饑荒時,災民吃土吃到脹死的情況不同,秘魯人吃泥不是出於飢餓,而是為了健康。而且他們只是把它當做佐餐調料,絕對不會拿它飽肚。

其實吃土並不奇怪,早在千年以前,秘魯和玻利維亞一帶的居民就注意到鸚鵡會叼食山崖上的土塊,他們發現這是鐵和鋅等多種礦物質的來源,對孕婦尤其重要。又由於他們偶爾會吃到一些未能完全馴化的根莖植物,所以他們就發明了將土壤弄成醬,沾着野生芋薯來吃的辦法。一來這是為了遮掩那些根莖植物的天然苦味;二來則是消毒止瀉,要知道那種苦味是「龍葵鹼」的作用,乃能致命的毒素。今天的秘魯人依然吃土,卻是為了幫助消化,稍緩大餐之後的痛苦。現在我們去藥房可以買到一種叫做「Kaopectate」的止瀉藥,其中主要成分就是這種在中國又被叫做「觀音土」的黏土「高嶺土」。幾十年前中國的饑民吃它吃到腹脹致死,就是因為它太能吸水。

連做陶用的「高嶺土」也能入饌,秘魯食材之多采多姿可想而知。就別提駱馬(Lama)和羊駝(Alpacha)等他地罕見的牲口了,當地人吃牠們的肉就和吃牛吃羊差不多,只有遊客才會大驚小怪。當然,最叫遊人受不了的,必數天竺鼠。這種溫良可愛的小動物,我們多半是在寵物店才見得着,可秘魯人卻把牠當成肉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這也難怪,豚鼠生得多長得快,一年能生五窩寶寶,每隻幼鼠長到成熟只需要一個月,放在家裏餵牠們一些剩菜剩飯即可,一點也不麻煩。等到要吃,隨手一抓就宰,毫不費事。

首都利馬等大城市的餐廳做鼠肉尚算「文明」,只叫你嘗到那介乎白肉與紅肉之間的特殊滋味,不讓你看見活生生吱吱叫的小動物。但在鄉郊,一些住家改造成的遊客飯館,原住民卻要標榜原汁原味,不只自己穿戴「原生態」,還要把天竺鼠整隻烤好上桌。飯後,更得抱出一隻毛茸茸的活天竺鼠讓食客飯後餘興,撫摸把玩,好證明你剛才吃到的真實不虛,確是天竺鼠本尊無疑。遊客此時滿臉錯愕,心中悔恨,或許會有不如自此茹素的打算。也好,瞧桌上不是還有一碗大家都不太碰的「 Chaco」嗎?如果泥都食得,又何必吃那會陪着孩子睡覺的鼠寶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