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靜物」(Stilleven)畫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甚至連這個名詞也是由荷蘭人首先創造出來的。和之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天主教大師不同,普遍信仰新教的荷蘭畫家沒法在教堂的牆壁大展身手,只好在人物肖像和日常生活的描寫上另闢蹊徑,就算他們也畫聖經故事,但那也不只不過是為了裝點主顧的家居,而非四壁清樸的新教教堂,於是荷蘭人反而在一堆靜靜置放的物件當中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好玩的是,食量很大,可是對食物的藝術不甚講究的荷蘭人,偏偏喜歡描繪食物,可能是一群人飲宴,也可能是一頓日常早餐的內容(包括鯡魚、火腿、芝士以及麵包)。畫這些東西有意思嗎?
有意思的。不只靜物,就連以一般生活場景做主題的「風俗畫」(genre painting),全都不只是我們肉眼表面所見那麼簡單,它們幾乎盡皆包含了十分嚴肅的道德意蘊。彼時正當脫離西班牙的長年爭戰高潮,又值新教鼎盛,荷蘭儘管富裕,財通四海,但社會上卻是一片克制禁慾的清教風氣,再有錢的人也只能全身上下一黑到底,在黑色的衣著布料質地上頭「悶騷」競秀。那年頭愛說教的人特別多,稍稍見到縱慾奢華的不正現象,就要批判那是「不愛國」的非荷蘭作風。在這些人的心目中,荷蘭人應該是一群非常實際的人,克勤尚儉,自由卻又自律,這才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神,不似崇拜偶像的西班牙人那般糜爛無度。所以即便藝術,也該貫徹這一原則,成為社會教化的工具。在最理想的狀態下,觀者對着每一幅畫都應該發出幼稚園學生聽完老師說故事之後的標準反應:「它的教訓是甚麼?」
例如一群人或在酒館狂歡取樂,或在廚房大吃大嚼,桌上杯盤狼藉,地下是傾倒的酒壺肉塊,如果你在這種風俗畫裏看到一隻貓或一條狗正躺在畫面前景的地上,你就應該明白,這幅畫的教訓是叫人小心貪婪的誘惑。假如你見到的是「靜物」畫,且留意其中出現的食物及杯盤的種類與數量。芝士和鯡魚都是好東西,因為它們素樸,是人人都愛的營養食品,沒有階級之分;但芝士和牛油要是放在一起,那就有問題了,因為兩種乳製品一起食用明顯太過膩口,代表了過度。蜜瓜是很特別的,它通常被用來表達節制之必要,當它顯得非常成熟可口,甜美無匹,那就是「愈是早熟,愈是早腐」(Vroeg rijp、Vroeg rot)這句格言的視覺呈現。如果它和白麵包被畫家畫在同一幅畫裏頭,意思大概就是勸告家長不可溺愛小孩,因為白麵包還應了一個當年常被用來形容縱壞了的孩子的形容:「白麵包兒童。」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離奇的象徵食物,好比切開了的杏子,它的果肉豐潤,果核堅實,不只被認為是耶穌人神二性共存的隱喻,甚至還有着耶穌為人犧牲的意思,因為硬如木頭的果核會令人聯想起折磨耶穌血肉的十字架⋯⋯